今天我不想吃寒食——二战海军后勤舰艇(1)补给舰
一提起海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多铆蒸刚的战列舰,飘逸迅捷的巡洋舰,或者是敲打巨人王的驱逐舰。但是很少有人会过多关注海军的辅助舰艇
一提起海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多铆蒸刚的战列舰,飘逸迅捷的巡洋舰,或者是敲打巨人王的驱逐舰。但是很少有人会过多关注海军的辅助舰艇,比如说修理船,补给船,起重船外加拖轮。虽然他们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正是这些舰艇组成了舰队的日常,成为了舰队后勤保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海上后勤决定了一支远洋海军能走多远,能走多久。所以我准备连续写一些关于海上后勤装备的事情,那么首先我们来聊些什么呢?自然先从开创海军后勤这一个概念的补给舰开始说起啦。
首先一开始,在风帆战舰时代,是没有海上补给这么一说的风帆战舰宽大的舰体和简易的海上食物使得战舰的自持力能达到很长很长的时间,并且由于船舶的主要动力是风帆,所以海上航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动力问题。所以风帆战舰战斗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考虑补给这一个事项。在船坞补给好铲掉海底水生生物就行了,并且除了中国的商船以外,世界各国的海上航行,食物都特别简单(毕竟中国能在海上种菜,其他国家能做得到吗?(doge))所以海上的食物保证时间长方便储存不会得坏血病就已经是特别牛的了。但是自从将蒸汽机搬到船上之后,麻烦就已经开始渐渐显露出来:首先,动力的革新带来燃料的问题,一艘战舰不可能全部装满煤进行驱动,否则那不是战斗性船舶。其次食物的补给也成为了航海补给的一个大问题。于是逐渐的,航海的第一个要点课题:海上补给,就成为了但是各国海军的重中之重。但是那会的思想却是:船只装够从一个港口抵达另一个港口的煤量和食物量,不过自从卡诺循环和焦耳-汤姆逊定律被人们发现以及巴斯德大爷的不懈努力之下,食物冷冻运输和罐头运输就没有多少问题,因为罐头食物和冷冻食物保存时间长且比腌制物品更加富有营养,况且冷冻食物和罐头搬运简单携带方便。食物补给船迅速出现并且成为了大洋航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例如威震日本的大白舰队,就带上了2艘食物补给舰(store ship,又称商店船,在船上你甚至可以买卖东西))。
不过虽然食物补给问题倒是解决了,但是燃料补给却没有正常的解决下来,虽然各国海军都在努力的做着舰船补给,但是却依旧无功而返,以至于当年为了保证远洋航行,甲板上堆满了煤包,一旦开战,就地扔掉准备战斗(在坂上之云里有这么一段)。这样的情况直到动力革新之后才有了很大的改观。
总所周知,在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第一(海雾(划掉))海务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元帅的建议下,英国皇家海军率先将锅炉从煤锅炉逐步更换成燃油锅炉,与煤相比,燃油锅炉启动快,热值高,废弃燃料损耗率低,更何况补给方便。所以迅速的,更换重油锅炉是一种主流之事,随即海上燃料补给最大的问题:如何在航行时进行油料补给成为了可能,毕竟液体补给的难度比起固体来说要简单得多了,于是油料补给舰率先在一战前正式服役,第一艘油料补给舰是英国的 RFA(Royal Navy Fleet Auxiliary皇家海军辅助舰队) Kharki。很遗憾,我找了很多地方的网站,并没有找到这艘船的资料,或许可能是wiki上面对于这艘船的介绍太少,如果有dalao帮忙找到资料的话请告诉我一声,鄙人感激不尽。
总之,当动力系统革新和卡诺循环被揭示之后,补给舰的两大流派:油料补给舰和食物补给舰(日语是给粮舰和给油舰)就分别在这个时候确立起来并且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和建造,恰巧这个时候正逢海军假日,海军这时候对油料补给舰的改造工作也是加紧不断的进行中:原先的油料补给采用的是纵向编队补给,也就是战争前后实验得出来的一向结果:油料补给舰在前,海军需要补给的舰船在后,油料补给船先倒车,抛出带有浮标的软管后往前开,受补给舰在后面捞起软管,软管通过缆绳滑到油料补给口对接补给,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在于航行纵向补给的缺点是只能补给液货,输油软管较长,而且浸于水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舰船运动的阻力,传递和捞收油管比较麻烦。并且由于纵向补给的时候对软管材料要求极为严格,以至于旧日本帝国海军采用英国纵向补给方式时拉断过补油软管。(别笑,真事。也是因为要袭击蚌(Pearl)埠(Harbor),为了解决补给,IJN才采用了以补给舰在后,受油舰在前的奇葩补给方式。)
海军假日时期,补给舰的试验开始率先采用了现在大家更加熟知的横向补给方式:也就是油料补给舰在中间以12-16节左右时速航行,受补给舰慢慢的接近补给舰并且进行并排航行,此时补给舰会用射缆枪发射缆绳,经过受补给舰的滑轮之后导引软管滑向受补给舰,将软管接入受补给舰的接入口后进行补给,这样一来,横向补给所带来的好处和优势就开始显露出来:一来横向补给需要缆绳引导,而空置缆绳恰巧能补给干货(即食物,弹药)和淡水,并且补给舰在进行航行横向补给可在一舷向一艘船或多艘船补给;也可在两舷同时进行多船补给。更何况横向补给所需索具和输油软管短,并且空悬于水面之上。这样,可以在较高的航速下进行海上补给作业,软管对接和解脱方便,易于沟通联络。于是这又倒逼了油料补给舰的改良,此时的补给舰从单一的补给油料,外加上了补给弹药这一项工作(在USN和RN的海军序列中,油料弹药补给舰和食物淡水补给舰是分开的,而在日本的补给舰上,虽然也有独立的油料补给舰,但是食物补给舰同时能携带燃油和煤,不得不说日本的“一舰多用”思想真是刻画了日本的穷困啊)。不过舰队的横向补给虽然已经是一种主流方式,但是拥有大型舰船横向补给技术的国家只有美英两国,因为横向补给对于舰船要求和给油设施要求极高,并且补给时两舰距离较近,相对位置不能有大的变化,所以要求指挥员有较高的操纵水平,一旦操纵失误或机械发生故障,容易造成严重事故。所以在那时采用横向补给对大型舰船补给耗时远远超过技术成熟的纵向补给,故而弗莱彻选择横向补给之后支援威克岛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失误,如果采用技术成熟的纵向补给则舰队的整体耗时会导致威克岛战局更加不确定,而如果放弃补给选择直接前往威克岛,以弗莱彻这种打仗如同林总一般稳如泰山的性格,是绝对不能让航空母舰因为没有油料而导致沉没。至于贻误战机······这个我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弗莱彻叔侄两人对于美利坚海军的贡献有目共睹,只能说打仗太稳也有的时候是一种错啊。嗯嗯扯远了。
总之,大型横向补给技术直到专门的补给设施被设计出来之后,补给速度大为加强,补给速度也比原来快了不少,补给舰的经典造型(烟囱和舰桥在后,大型补给设施摆在前甲板)也随之固定。尤其是在1945年,梯队更新了更为先进的梯度线型加油机(Span-wire fueling rig ),使得加油速度大为提升,成为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经典横向液料补给方式,既满足了连续补给,补给舰航速也可以提升到了舰队能够需要的航速。
虽然油料补给船的技术是在不断革新,不过食物补给舰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补给干货食物和必要的淡水等重要资源。甚至干货补给舰沉没了也能掉一波士气(没错,间宫我说的就是你)
不过再此之后,由于舰船技术的革新,将油料弹药补给舰和食物淡水补给舰统合在一起成为了舰队的迫近要求,于是在战后,新的补给舰——即大型综合补给舰被设计建造了出来,此时的补给舰,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分开设计,成为了综合型号成为新型远洋海军的标配,并且为了跟上核动力航母舰队,快速战斗支援舰也同时设计建造出来,开始和航母舰队一起飙船。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技术改变战争,战争改变技术,远洋海军补给舰,任重道远。
(不过干货补给舰现在依旧存在呢~毕竟舰队太大综合补给舰不一定能补给的过来哦~)
(~ ̄▽ ̄)~
By 王翊
11-23-2017 于因查资料死机4次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