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科普3-创业小王子Turboden
上一周,咱们聊了ORC行业老大,ORAMT的创业故事。这一周,咱们继续聊聊ORC领域另外一个大咖,Turboden的那些事。Turboden的前世今生Turbo
上一周,咱们聊了ORC行业老大,ORAMT的创业故事。这一周,咱们继续聊聊ORC领域另外一个大咖,Turboden的那些事。
Turboden的前世今生
Turboden是ORC行业里面,发展最快的公司,目前的运行的ORC机组(项目)已经有362套,遍布世界上40个国家,是全世界拥有ORC机组最多的公司。机组总装机量565MW(ORMAT2017年的装机量为2500MW),在装机容量上应该是世界第二大。那Turboden是从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说起。
在ORMAT公司成立后,影响不小。研究ORC机组的风吹到了意大利,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有一个比较厉害的教授,叫G,angelino,开始带着Ennio Macchi 和Mario Gaia. 来搞ORC透平的设计。外国人名字老难记,咱们就分别用按顺序用G,E和M来分别代表这三个人吧。一开始他们主要关注在太阳能的ORC发电利用上,可以说那一批前后的科学家,对实现太阳能利用是情有独钟,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怀吧。这三个研究人员当中呢,M是个富二代,自己的家族里面有企业。所以他们设计的第一台3kW的原型机就在M家的家族企业中做出来了。第一台样机以热水为热源,温度90℃,使用冷水冷却,冷水温度15℃,工质采用Perchloro-ethylene (全氯乙烯),第一台机组能运行起来,虽然效率不高,但三人都很兴奋,毕竟技术走通了,觉得这个事情可以搞。得弄个大一点,效率高一点的机组才行。所以他们转年,也就是1978年他们在澳大利亚搞了一个35kW的太阳能ORC机组,导热油 集热温度280℃,冷却水为25℃,工质采用Perfluoro-dimethylcyclohexane(全氟-1,3-二甲基环己烷)。这种工质大家也许比较陌生,但对于搞ORC热力系统设计的人应该有个朦胧的概念,就是对于高温ORC系统,临界温度越高的工质,热效率往往也比较高。那C8F16的临界点是多少度呢?241℃,这个温度已经比咱们常用的R245fa(临界温度154℃)已经高出许多(其他物性放在下表中,感兴趣的自己研究)。实际上,他们这个机组的理论热效率达到了23.6%。因为工质比焓降较大,透平采用了一个4级轴流透平, 在这期间他们也尝试设计几款其他的径流透平。
Mario Gaia,Turboden创始人 Ennio Macchi 教授
当这些验证都通过后,这三人坐不住了,这个事情可以搞啊,因为M有钱,所以他就成立了公司,而G和E给他当技术支持。再说回来,这M是谁呢?就是Turboden的创始人,这也就是Turboden的由来。G,angelino教授已在前几年过世,而Ennio Macchi 教授仍在米兰理工大学,也一直活跃在ORC的学术圈。他的一些学术资料我放在文末供参考[1]。G,angelino也有不少文章影响力很大,我在文末[2]也给出一篇当年他设计一个100kW透平的论文,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Turboden 成立后,刚开始的目标是在太阳能上,但很快,他经历了和ORMAT一样的尴尬,太阳能系统的经济性太差。随后,他们也把焦点转向地热能。1988年他们在Zambia成功运行了一个100kW的地热电站使用tetrachloroethylene,四氯乙烯,由于环境温度了热源温度都比较低,这个ORC系是不需要工质泵的,这点小编很感兴趣,不需要工质泵的ORC系统听起来还是挺新奇的,要是有机会去现场看一下就好了。比较可惜的是,这套ORC系统因为容量小,经济效益也是一般。Turboden并没有大力推广。
两次碰壁后,他们决定聚焦中高温热源,以提高机组效率和经济性。这一次他们把目光转向高温高效的微型ORC系统。 其实出发点很简单,要是这种机组能像空调一样走进千家万户,那市场空间是极大的。而这种微型的系统,只需要极为简单的原料——木头。小编现在德国体会到,欧洲的绿化很好,到处是森林,木头实在太多了。而且欧洲人居住得比较分散,好些都是独栋别墅,这种分布式的发电系统还真是合适,并且这个机组做得很紧凑,很漂亮啊,有木有(见下图)。虽然这个想法很激动人心,但事与愿违,这款机组也没有得到大面积运用。但这一台机组为Turboden在生物质能ORC机组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Turboden真正发展的春天是在1997年,它放弃了小型的生物质能ORC系统,开始建立一个300kW的生物质能系统。而这个系统采用了所谓的模块化设计,就是整个机组是安装一个整体的模块上,这样电站的运输和安装都极为方便。而且这种机组启动快,便于安装,很适合一些中小企业,加入热电联供的功能,经济性大幅提升,所以在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其他北欧国家市场很受欢迎。 Turboden在2000-2009年间的装机量基本呈指数型上涨,经过这十年发展,Turboden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已经是无可辩驳的霸主。到目前为止,生物质ORC机组仍是Turboden中的王牌,在他362座ORC电站中,其中有300座是生物质能的。而他最早关注的太阳能ORC电站,只有2座,而且都是近年做的。
Turboden的机组特点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Turboden的机组类型很多,各种热源的都有,我们拣最典型的生物质能ORC机组来说吧,小编已经将系统的主要部件都标在下图上了。
Turboden 机组介绍
热源-锅炉
生物质锅炉,也有烧石油或天然气的,因为导热油的温度只要求到300℃,小编想,是不是垃圾焚烧锅炉也能到这个温度。锅炉里面的结构和流动,可以看视频中意大利工程师的介绍。(尴尬,微信公众号国外居然不能传视频了,有需要的加微信,私下传吧)
换热器
可以看出来,除了常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外,这套机组还多了两个换热器,一个是蒸发器之前的预热器,一个是冷凝器里面的回热器。把回热器设计在冷凝器里面,这个设计挺巧妙的,减少整个系统体积,也提高换热效率,这应该是Turboden的首创,当然肚子里装了个回热器,也就让这个冷凝器看起来特别肥大。使用这么多换热器,主要是由其使用的工质决定的,因为干性工质在透平出口的过热度很大。
透平
Turbonden采用的轴流透平,这在学术上也基本达成共识,功率在1MW以上的ORC机组,基本采用轴流透平,效率比较高。
冷源-蒸汽
很多工业生产的工业中是需要低压蒸汽的,有不少单位直接用烧锅炉来产这种蒸汽,Turboden的这种机组可以说在这种工业中,把热量用到了极致,因为冷却水冷却工质后,变成的低压蒸汽,供下游使用。这样机组的热效率能达90%以上,经济性也比较好。
装机量和热效率
Turboden机组的平均功率为1.5MW,多数都是通过导热油作为中间导热介质,热油温度300℃,热效率在18-25%。2014年,Turbodon在加拿大建立了两个比较大的生物质发电系统,环戊烷为工质,导热油最高温度315℃,毛效率达25%,这个应该是商用ORC机组里面效率最高的了。
下面这张Turboden的机组分布图,对我国准备发展ORC业务的企业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多高的温度,多大的热源适合发展ORC机组呢?Turboden的这张图应该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回答。
近年,Turboden为了提高效益,向老大ORMAT看齐,开始做大型地热ORC机组,这一动手也是有板有眼。这宣传视频的质量直接就盖过ORMAT了,Turboden做事还是很认真的。
给ORC创业者的启示
Turboden就像一个创业小王子一样,他的成长过程可以给我们现在许多初创的ORC相关单位一些提醒和启示
掌握核心科技,掌握透平的设计。
Ormat,Turbonden,以及后续小编要介绍的单位,都是从透平设计开始的。在ORC系统中,只要掌握透平的设计,其他部件的设计是个优化问题。
思路活,改变快。
Turbonden前几个机型都有不错的设计理念,但是当时市场是不接受的,这个需要常常调整自己,看看现阶段我们市场比较需要的产品是怎样的。同样适合国外的,不一定就适合国内,我们国内的ORC设计单位也需要注意这一点,更好的认识国内市场。
坚忍不拔,不放弃。
Turboden在迎来发展之前,应该碰壁过三次,开始向太阳能,随后搞地热,再到搞小型生物质ORC系统。然而这三次失败,没有毁掉Turboden,它在一步步积累自己技术的等待中,终于迎来曙光。你看它的Logo就是一个风中的帆船,代表着一种一往直前,不惧风浪的企业文化。正处在摸索阶段的中国ORC设计生产单位,也许也要经过这个阶段。坚持住!
长期和高校合作,创新不断。
可以说是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孕育了Turboden,高校的技术支持给Turboden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这也是我们看它技术转型和更新很快的原因之一,是一个比较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范例企业。近年Turboden又高调宣布,要和米兰理工大学再度联手,开发以R134a为工质的超临界ORC发电机组,样机功率为500kW。目标是用在地热发电,而工业机组的量级要比这个样机的几十倍。超临界机组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而目前世界上运行的超临界ORC机组几乎没有,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一点悲伤的事
最后要聊点悲伤的事,这事起源呢来自ORC界的后期之秀Exergy公司对学术大牛Ennio Macchi 教授的一段采访,Ennio Macchi就是咱们前面说的Turboden创始人的师兄。
Exergy: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和美国曾经是ORC研究的领导者,然而这种现象正常被中国超越,(小编注:米兰理工现在发表的ORC论文量在全球的机构中排名第五,而前四名的机构全部来自中国,大家可以默默猜一下是哪四所),当为什么中国的工业界现在还很少有像样的ORC机组呢?
Ennio Macchi:中国哪个领域发论文都多,但是别太在意,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发表论文数量不算数,主要看质量和原创性思维。(附原话:China nowadays is a global power in almost all sectors. I don’t think we should overrate the importance of such a high number ofscientific articles regarding ORC from Chinese authors: in science and in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s not what counts, the quality and theoriginal ideas that each article communicates are important.)原文对话的链接放在[3]
作为ORC发电技术的研究人员,我感觉这一巴掌火辣辣的呀,国家不是没投钱,那数以千计的论文都是一个个项目,一堆堆钱堆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还几乎没有像样的ORC机组呢?小编《ORC发电的那点事》提到的体会,可能是个重要原因。衷心希望我们国家早点有自己的ORC机组,有自己的ORC设计企业,毕竟那么多工业余热,那么多地热,还有那么雾霾等着我们呢!而且国内像G. Angelino 教授那样配置的科研团队比比皆是,有机会的,加油!
参考资料
[1]Ennio Macchi 教授的资料链接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Ennio_Macchi?_sg%5B0%5D=qYTWw2LEn5Le-L_y3K_Ld2G0MCKjluSZKvhqyTqPUe8K-kgNMjOczY2hiepfitLq9vMy-RmfsboK6UKyQDY&_sg%5B1%5D=X8BD9STURpJuL7KA4AGVvDbmrROqgVLQMsu7s5l7l1sdcR-QGIa82tZ0AlB6zlQ0fJ8PznzNE_oSP2Of
[2] G. Angelino的ORC透平设计论文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2F978-94-015-7674-1_14
[3]UTC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94%E5%90%88%E6%8A%80%E6%9C%AF%E5%85%AC%E5%8F%B8/4962301?fr=aladdin
[4]Exergy 和Ennio Macchi 的对话http://www.thinkgeoenergy.com/latest-trends-on-orc-discussed-with-prof-ennio-macchi-in-interview-with-ex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