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碳中和”下的节能环保产业机会(附名单)
我国政府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循环再生、节能增效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
我国政府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循环再生、节能增效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碳中和”下节能环保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
节能产业
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是节能产业的三大重点领域。
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建筑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近40%,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我国绝大部分建筑为高能耗建筑,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新增建筑的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也会产生较多的碳排放。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将继续增加,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后。因此,我国能否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的表现。
专家表示,建筑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建筑规划与设计,提升材料效率,推广使用低碳材料、高效隔热建筑围护结构以及照明设备和电器,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其中,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包括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通过改善建围护结构的热性功能,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节能效果。
建筑施工是建筑部门碳排放较重的环节,降低建筑施工环节碳排放的有效措施是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比重。根据住建部测算,装配式住宅的单位平米碳排放,比传统住宅低近30kg,减排主要来自于保温材料与水泥砂浆的消耗。
2、工业节能
工业占总能耗65%以上,占碳排放40%左右,工业节能是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迈过的一座大山。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和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业节能不仅空间巨大,还可以为业务直接降低成本。
通过提升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将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用煤改为用电,大力普及电锅炉等方式,减少直燃煤,有效推动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零排放。另外,通过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资源循环再生包括废金属、废塑料等原生材料的二次利用,城市及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资源化,农业的污水畜禽粪污资源化等。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尤其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
环保装备产业
重点方向是垃圾焚烧发电和大气监测。
1、垃圾焚烧发电
垃圾焚烧发电是把垃圾焚烧厂和垃圾焚烧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垃圾发电可以对煤发电进行部分能源替代。
2、“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监测
碳中和监测比大气质量监测中的二氧化碳监测更加复杂,涉及碳排放和碳汇等多方面内容。碳排放的监测也不止监测二氧化碳,还需要注意其它温室气体,此外还需要计算使用的电力热力等能源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碳汇的计算更为复杂,包括碳库本身的计量监测、肥料等温室气体排放源的计量监测、交通工具等温室气体泄漏源的计量监测。
无论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还是计算碳排放和碳补偿,都需要利用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相关监测仪器设备发展前景可期。
3、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可实现真正的CO2“负排放”,可以抵消部分难以实现碳中和领域的排放(如航空、航运)。不过该技术条件下项目运营成本高昂,难以实现CCUS的规模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