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开七年制想到的
作为一个在bi乎常常用跑马装哔~~~人,实在没想到第二次写文章也和跑步无关。又是个特殊的周年,想念一个医者的最好方式也许是写点有
作为一个在bi乎常常用跑马装哔~~~人,实在没想到第二次写文章也和跑步无关。
又是个特殊的周年,想念一个医者的最好方式也许是写点有关医者的事情,正巧上一周的周末被微博中所有我开学医的好友刷了两天屏,于是就随便写写从这件事想到的。(专业知识极不准确,凑合看吧)
大概的起因是这样的,那些少年是以七年连读的身份进了南开医学院的,从进大学开始,上五年的本科课程,然后去位于帝都的301实习(读研)两年,然后硕士研究生毕业,或想办法读博,或找工作,好像和其他专业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医学这个东西,毕竟是与生命打交道的,于是国家管的就比较多,学历、资格认证等等要求就多一些,不像计算机,只要你热爱编程,就是高中毕业,只要成为技术狂魔仍可月薪上万,也不似金融,要是有个nb的爹或者自己长得好豁得出去或者口若悬河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夸夸其谈就能成为拿到bi乎平均年薪的金领,总之,想当个医生,不褪一层皮考下几个证是不可能的。
到底七年制没有改革的时候除了毕业证学位证还要什么其他的证,我不是专业人士并不清楚,但我确实认识一些改革之前我校七年制的或找了大医院的工作或去了名校读博,总之都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顺利前进着。不过改革之后,想去三甲之类的大医院当个医生的基本要求是学历证学位证(或硕或博大概博好一些),执业医师证以及规培证。规培,大概就是改革了之后,七年制之类的就不存在了,本硕7年连读都变成“5+3”,然后在硕士三年的阶段去医院实习,然后拿到一个“规培证”,这个“规培证”好像应该可能大概的意思就是证明了你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以外,还在医院的各个科室接受了实务的培训,可以上岗成为正式的医生了,如果你不幸上完了学没这个证,那么好,你得进医院先以规培生的身份接受三年的规培(似乎是和其他行业一样拿着只够吃口饭的实习生的工资那种),然后你才能正式上岗。如果毕业了就拿到了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以及规培证,那么恭喜你,达成“四证合一”成就,可以召唤神龙了,去医院应聘吧,成为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院长、卫生局长、卫生厅长,卫生部长……(醒醒起床了),总之,想通过医生的道路走上人生巅峰,这些证你是躲不过去的。有关这些证,丁香园的解释比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Sina Visitor System
看了上边丁香园的微博后,我的理解是,这个“四证合一”似乎对改革后的5+3培养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加入规培也是为了提高医生们的姿势水平(有关低福利延长压榨年限的讨论这里暂不展开),而这幺蛾子就出在“历史遗留问题”上,5+2的怎么办?他们入学的时候还没这回事,而还没等毕业又赶上将来就业升学的时候需要这个东西。
牛b学校直接就说,这国家的政策让你们多读一年,我们也没办法,那孩子们你们再读一年吧,当然可以选,继续5+2也不拦着你们,只是按政策,规培证啥的就没了。这样的学校在丁香园的微博里边有例子
普通学校开始坚决不给转,后来学生们不干了,开始搞事情,于是后来似乎也提供了如牛b学校一般的解决方案,据传山大就已经解决了。
剩下的学校,学生闹了,领导发现了,然后找学生约谈,且解决不了问题。
插个题,其实我开的这个传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比如某乎上相关的问题大家只敢匿名(估计都是利益相关的医学生吧)如何看待南开大学医学院部分学生因学校未教改问题无法正常实习就业? - 医学生 - 知乎,比如16年初爆出新校区建筑质量问题后,“搞事情”的学生被连夜约谈删帖……总之,不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总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民,似乎是我开的极少数工作人员不良作风。当然,至少在我的经历中,我所毕业的学院在这一点还是相当不错的,接触过的辅导员都们会尽力解决我们学生的问题。
总之,从最后在公开网络上能看到的信息中,对该问题的处理就是:学校也为三个年级七年制学生提供了解决方案:继续5+2,在北京301医院完成研究生阶段,发双证(毕业证学位证);改成5+3,在天津一所医院(对不起看了一个同学的微博但是没记住,懒得再翻了)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顺便说一句,我校的医学院,知名度确实很一般,以至于和医学院同学在天津打车,聊到她学医,司机作为一个纯正的天津人,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南大还有医学院呢?”所以,能在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的301医院进行实习,是我校医学院为数不多能够吸引学生的地方。据说这也是多年前耗费了时任我校校长的饶子和先生巨大精力才争取来的,可见当年南开还是对医学院的建设也曾怀有一番雄心壮志,不知前人看到今日光景会作何感想。
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如果想改成5+3,301医院和我校并无附属关系(很多医科大学的实习医院就是附属医院,改制应该容易操作很多),而且301还身处北京,北京卫计委以我校为天津学校不给发规培证,天津卫计委以我校医学生在北京完成研究生培养不给证,而在天津,好的医院资源几乎都在天津医科大学手中,所以目前的结果也许是领导在主观上希望“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后能给出最好的办法了。只是苦了这群“被历史遗忘的人们”,同时医学院未来招生的招牌也砸了,或许将来又得靠调剂收人。(以上两段在如何看待南开大学医学院部分学生因学校未教改问题无法正常实习就业? - 医学生 - 知乎该回答的部分答案中写得很详细)
如此状况,大概是我们的医学院真的不行了吧,我想,作为领导,有多大能力来解决这些事情应该算是对领导水平的考量因素,如果努力争取过后,只能争取到这个结果,应该是让学生们很失望的,这也侧面反映了我校医学院在天津市以及整个全国医学院中的弱势地位,而且,这个事件,不仅反映了其相对于主流医学院的弱势,更让人看不到希望,更不说在医学院学生初次的请愿信中“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多让人无言以对了。这事刚刚发生的时候,我曾在一个认识的人留言说“山大学生戴口罩拉横幅把这事解决了”,当时一个认识的姑娘还打趣回我“能逼逼尽量不动手是不是”,也不知现在她觉得是不是动手比较好。
事就是这么个事,结果也只能是这么个结果,被影响的人们,到现在至少也已经大三了,退回高考不可能,要么在低于预期水准的地方拿证走人(我猜大概相当于你高考进了清北结果毕业给你发了个蔽开的毕业证),要么少念一年将来自己想辙规培,要么少念一年混个学历学位,转行。
说实话,此事与我真的利益无关,我也只是用网上的公开信息随便说说,如有不实之处,希望看到的利益相关者指出吧。
下边再瞎说一下改制这个事。
5+2改为5+3,从我之前的记忆来看,貌似最大的改变就是加入了“规培”制度,这个制度初衷对于患者来说是好的,医生再轮转一下,涨涨姿势,然后用更好的专业水平服务患者。
但是,这样就苦了学医的人们了,医生的起薪本就不算高,而且培养年限又长,接近30才有工作还只拿个3000多并不罕见,如今又来了个“规培”,没证的找工作又难了,想找医院做“规培”?可以啊,但这样你是来规培的,不能拿正式工资吧?给你个吃饭的钱就行了,毕竟你还指望着我们医院给你发证不是,于是,一个政策下来,广大人民受了益,学医的菜鸟们保不齐得多吃几年土(就算以前5+2变成如今5+3四证齐全也是多吃了一年吧)。
看过无数有关类似话题的帖子,大概认同一个说法,国家目前在医疗方面的矛盾有一个很重点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医疗需要同落后的医疗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好医院少(其实在三甲遍地的东北医疗中心长大的我对此并无多少体会),医护人员少,人口多的现实带来的医疗资源供求极不平衡的矛盾,从宇宙第一大院郑大一附院的在万张床位下依然门庭若市便可见一斑。领导层为了在现状下解决这种状况,只能做出如同饮鸩止渴的政策,既然不能阻挡人民生病看病,也不可能一下子弄出来一大堆医院和医生,就只能最大程度的压榨现有的资源了中国哪些事,外国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 - 历史 - 知乎,于是,丁香园上诸如手术后怒喝葡萄糖,主刀做了一天手术滴水未进,护士累的直接横七竖八睡在办公室等等“感动中国”的图片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什么一个电话就去加班,一天到晚连轴转也成了医者常态,《人间世》一类的片子也几乎不用夸张着拍完全写实就可以。PT系的兴起,这两天央视爆出来的药品高额回扣,也与公立医院低成本压榨现有医疗资源不无关系(反正国家一个月只能给你们开三五千,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吧)。虽然仍有少数人能够拒绝利益的诱惑而坚持自我(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地步? - 人际交往 - 知乎,关于PT系的一个回答),但医生大多数也是凡人,在金钱面前也难免迷失自我。同时为了提升服务量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规培等等政策也自然不可避免。或许在医生看来,自己是很辛苦的一个群体,但在领导层看来,医生的对立面——患者,他们的人数更多,也分布于不同社会阶层,能闹的,有权的,有钱的都有,不论在社会上是哪路神仙,总免不了生病,所以尽可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明显比安抚医生一个相对弱小的群体对社会的稳定要重要得多的多。本来我还想说卫计委的领导也是各路医生院长一路爬上去的,对医疗现状懂得比下边的从业者看的清楚得多,如今政策只是屁股决定脑袋后的权衡,但查了下卫计委的主任和副主任居然都不是医疗行业出身,也许真是外行领导内行了。btw,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位我尊敬的人,在某交就读电机专业,也长期任职于科研系统,就职于电子工业部,这就是“专业人管专业事”的典范啊……
当然,医生前期苦则苦,不过实际上确实是一个打后期的专业,也许30岁之时,身边同龄人均已成家立业,但若干年后,经验丰富的医者生活普遍无忧,以肿瘤、骨科等科室为代表,独当一面以后,无不名利双收。我曾天真的认为多数学医之人真的是看到了“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样简短有力的句子才怀了悬壶济世之理想毅然投身于医疗事业(事实上也确实有部分这样的人,我的中学同学在我们只知道“数理化语数外的时候就决定学医”,此次受了波及的我开医学院学生我认识的大概也有那么一两位早早立志于此,更有一位当年从我学院转至医学院的少年,在转走之后发出了“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家训以明志),但从我一位由医科大学非医学专业走出的同学了解到,其实大部分人仍是俗人,学医无非是为了一个谋生的本事,将来收个红包,拿个高薪便是他们的人生理想(有关收包的事,网上大多医生对此嗤之以鼻,也有认识的医者表示他们的处理办法是如果病人一定要给则会后续交回到病人的住院账户,但也见过做大手术的人为此付了五位数的包,非从业人员,不在此讨论这类琐事了)。与我个人而言,对医生拿高薪是绝无意见的,前一段成都某医生自爆年入百万,还说自己就喜欢买贵的衣服以显示经济实力,为医生群体摇旗呐喊,我是支持的,凭本事吃饭,治病救人,按劳取酬,既合天道,也符合社会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于情于理均无可挑剔,更何况,他的出现,也能鼓励一些本想从业于其他行业的优秀青少年有志医学,多几个好医生,比多几个炒房炒股精算师这些吸血职业对我等屁民好得多。
由于前述各种政策,造成了年轻人从医意愿越来越低,近期一报道显示,国内各省近来很多年的高考状元,多数有志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行业,已鲜有将医学作为志愿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台湾及香港,大多“高考状元”层次的优秀青年,不约而同的将大学首选目标列为当地最好的医学院,在美国则更不必说,但从“医生”与“博士”单词相同就能看出英语文化对医生给予了多高的社会地位(我看过的一些美剧中,发现一旦一个人拿到了博士学位,那么不管此人之后有了多么牛b的其他头衔,人们仍然会称呼他为***博士)。
刚说了美国医生的社会地位,我想再说说中国,尽管医闹层出不穷(同样,不细讨论这个话题),毫无节操的各类国内媒体也会用选择性的夸大类似新闻来丑化医疗从业者的形象,制造卖点,但说实话,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医生仍是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群体。山东相亲市场“四大必杀职业”中,医生就与公务员、银行从业者、教师并驾齐驱,能够与“有权的”、“有钱的”和“教育下一代的”平起平坐,自然反映了其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相信即使不在山东,在祖国其他各地,一个人如果是个好医生,那周围人也会对其赞誉有加的。
东拉西扯这么多,好像有点收不住,也不知道到底想说些什么,翻了翻前边的东西,大概想说,其实医生也是个普通职业,有好的地方,有不好的地方,或许门槛高前期难混,年轻的小医生一手科研一手临床,读到博士还可能要托人找关系进了医院才拿3000多块,加班挨骂家常便饭,但正如《心术》中张嘉译所说,这职业凭本事吃饭,越老越值钱,这种后期发展是很多前期职业无法比拟的。
也许因为它的特殊性,在大多数国人看来,选择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应该有高尚的情操,比如为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来行医,实际也确实有部分人如此,可事实上多数从业者仍是普普通通和你我一样的人,从事这个职业只是想凭着本事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已,但我认为,只要合理合法,不论初心如何,能够做个好医生就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至于干活赚钱,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无可非议。
于是希望南开的医学生们,不论学校如何,愿你们不忘初心吧,& Good Luck!
初发于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