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
开篇本文分5个部分介绍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1)高效学习模型概览(2)高效学习模型与第一性原理(3)假设说明(4)公设说明(5)演绎说明高效学习
开篇
本文分5个部分介绍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
(1)高效学习模型概览
(2)高效学习模型与第一性原理
(3)假设说明
(4)公设说明
(5)演绎说明高效学习模型工作逻辑
01 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概览
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设计,模型由五层构成,分别是:概念层、思维层、方法层、知识层和应用层。
每层的简要描述。
(1)概念层:表象与概念的意义,是思维与知识的基础。
(2)思维层:包含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个基础思维。
(3)方法层:包含笔记流、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闪卡和时间管理等学习工具
(4)知识层:涵盖和适用于所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5)应用层:理论结合实践,知行合一
任何一个理论或模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与前提。这个高效学习模型对职场人士的作用远大于学校学生,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成熟度不同,而思维能力恰恰是应用此模型的关键基础之一!除思维以外,其它部分对所有人都通用。这个学习模型跟了我很多年,经过MBA、IPMP、6Sigma黑带、CSCP……等等实践检验,效果很好。
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设计,那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02 高效学习模型与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简要说明
关于第一性原理详细说明见
半口箱子:有公式,有方法,这可能是关于第一性原理最清楚的解释了。这里概要说明一下第一性原理的基本结构。
第一性原理:
(1)公理:
(2)公设:
(3)假设:
思维方法:演绎推理
思想或学科体系:
学习模型的第一性原理框架
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的第一性原理基本结构。
第一性原理:
公理:无
公设:(1)80/20原理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2)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假设: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
思维方法:演绎推理
思想或学科体系: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
演绎说明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工作逻辑
这是一种在第一性原理指导下,行之有效的高效学习方法,体系谈不上,称之为模型比较恰当。接下来看看这个模型建立的过程。
第一步对假设进行说明: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
需要理解什么是思维?基础思维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学习?为什么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两条重要推论及其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对公设进行说明
什么是80/20原理?理解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第三步对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的工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假设推导出推论,明确概念是最基础的思维和学习单元;
概念之上是思维层,在掌握概念的前提下,思维水平决定学习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学习方法会让人学起来事半功倍,这一层是方法层;
第四层是基于“概念+思维+方法”搭建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实践层, “概念+思维+方法”本质还是属于理论,必须要通过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接下来分别进行介绍。
03 对假设进行说明
假设: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
理解假设,首先从解释什么是思维,什么是学习开始。
思维
什么是思维?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表象,指人类所察觉到的一切事物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我们赋予周围环境一种具体化的意象。对于依靠感觉来描述的抽象概念,则隐藏在表象中,不被我们所见。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元。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名词(术语)同等对待。
这其中关键的关键是这句“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元”!如果概念不清楚,会直接导致思维的混乱!
基础思维的种类有哪些?
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别由人的左右半脑控制。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感性认知过程中,以概念为基本基础,通过判断、推理等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只有经过逻辑思维,才能达到对具体表象本质上的理解。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认知,来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在学习上,形象思维重要性与逻辑思维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空间想象、色彩掌握与形象记忆等。
形象记忆, 也称”表象记忆” ,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字形、图形,人的面貌、声音与动作形象的记忆等 。
从婴儿开始,最先发育的是形象思维,然后从大约七八岁开始,逐渐建立起逻辑思维的概念和意识。
一般而言,形象思维多见于艺术类的知识和创作;除此以外,绝大多数的应用是以逻辑思维为主,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思维。
学习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通过外界教授或从自身经验提高能力的过程。
为什么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大脑通过理解表象和概念,进一步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逐渐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再与实践结合,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思维过程!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明明觉得自己掌握了80/20原理,可为什么在学习时,看到一本书却感觉无法用80/20抓关键,好像什么都是陌生的?从本质上来讲,就两点:
(1) 基本概念还没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单个中文是认识的,串在一起就搞不懂了,这是大多人学习的通病。不重视基础概念,走捷径是行不通的。
(2) 思维理解力没有达到,无法做出高度抽象、概括和想象,所以根本就抓不住重点!
因此直接推出两条重要推论。
两条重要推论
(1)概念不清会导致学习能力不足
概念不清会导致思维本身出现偏差,产生错误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结果,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这其实是绝大多数人学不好的根本原因!
如果不信,我们随便找行业最基础的概念,看看搞清楚了吗?
什么是安全库存?什么是缓冲库存?什么是生产率?什么是效率?各自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有把握自己写下来的都正确吗?确认对它的理解是正确的吗?
算了,太多了……也可以找几个本行业的基础概念,在纸上写下对它的理解,再看看行业权威出版物对该概念的定义,差在哪里?不要觉得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偏差是小事,它会影响到对整个工作和行业的错误理解与认知!
(2)在概念清晰的前提下,思维水平会影响学习水平
概念水平决定自身知识体系地基的可靠度,概念清晰说明地基是可靠的。思维水平主要体现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方面的思维能力,因此决定了知识体系框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也影响到学习水平。
推论的作用和意义
思维和学习的基础前提是理解并且掌握概念。概念不清是绝大多数人学不好的根本原因!
在掌握概念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思维方法和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04 公设进行说明
公设1:80/20原理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公设2: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什么是80/20原理
帕累托证明,80%的结果往往源于20%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不要漫天撒网,把所有的事物一视同仁。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识别聚焦点在哪里,然后采用正确、高效的行动方法。
对应在高效学习上,就是识别和抓住关键的少数,用正确的方法学习!
什么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是对曾经记忆过的内容不能再次回忆或者回忆错误。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遗忘率,最早由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 在实验中,艾宾浩斯用一些毫无意义字母进行组合。通过记忆这些组合,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后检查遗忘率,得到遗忘曲线。
结果如下:
20分钟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
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
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
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
1个月后,79%被遗忘掉,21%被记住。
80/20原理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为公设,结合基石假设:“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共同构成了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方法论层的理论基础。
05 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
概念层
有多少概念需要要掌握?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基本概念:信息块。
信息块(Chunks of information)
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统计性结论:要成为一名专家,需要掌握专业领域内大约5万到10万个信息块。
例如,成为英语词汇专家,需要掌握超过10万个熟悉的信息块,这被称为单词。 《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专家至少需要掌握其中的1/3,而对普通人来讲,掌握英语常用单词中的3-5千个就够了。
汉语也是一样,清朝《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当代《汉语大字典》(2010年版)收字60,370个,成为汉语词汇专家,需要掌握大约5万个汉字。对普通人来讲,需要掌握多少字呢?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因此,国家在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仅选收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只有3500字。
因此,无论任何专业,要掌握的首先是本专业要用的基础信息块:常用字和专业字。
掌握到什么程度?
不是光认识就行了,必须清楚知道它的本质含义,能够基于信息块识别专业领域的几乎任何内容!例如学理论物理如果不理解“熵”这个字,可以找块豆腐去撞了。
从信息块到概念
概念是意义的载体,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一个单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数目的词语来表达。看到这里估计你感觉要疯,那么多的信息块如果组合成概念,岂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对的,虽然不是天文数字,也是很恐怖的数量级。不过,不用发愁,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中,已经学习并且熟悉了大量的概念,如果你还都记得的话。有了这个基础,至少绝大部分概念你都是有“概念”的。
在此基础上,进入更专业的提升,该怎么办?要从掌握术语开始!
从概念到术语
术语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这个特定专业领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统计表明,某一类学科或行业的术语,一般不超过5000个,例如APICS辞典收录了4,890个专业术语。根据基石假设“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的分析,这些概念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否则根本谈不上对一个知识体系的理解!
5,000个术语,这么多?听听也懵圈了,怎么办?
如果还记得80/20原理的话,就应该会想到要从抓住关键的少数开始。
怎么抓?
(1)首先把5000个术语分成通用术语和专用术语。通用术语具有跨行业适用性,例如标准和标准化在不同行业的含义是一致的;专用术语仅限于某个特定专业。
(2)一般而言,通用术语占80%左右。如果正规大学教育毕业,你会发现这部分已经是熟悉的,稍加学习就可理解掌握。
(3)剩下20%是专用术语。如果专业对口,并且具有3年以上行业经验,你会发现这部分的80%也是你理解并且熟悉的。还剩下多少个需要你重点学习的?剩下的数量是5000 20% 20% = 200个!
(4)现在,学习的重心就集中到这200个专用核心术语上,简单吧?
这200个术语怎么学?
第一步是识别这些术语。
有些设计的比较好的专业教材,例如APICS CSCP教材,在考试大纲部分专门列出了这类术语,仅有一百多个,帮助考生学习更有方向性。
大部分专业教材如果没有这样的编排,通常也会在最后列出术语表,你可以自行分析和判断最需要掌握的那部分词汇。
第二步是理解和记忆术语。
推荐的工具是闪卡Flashcard。APICS 网站有针对APICS Disctionary设计的闪卡,结合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还是不错的。自己制作,可以用暗记ANKI软件,效果也很好。
强调说明:
只有在理解表象与概念的基础上,再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一些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工具才会发挥作用,学习水平才能提高。 不从搞清楚基本概念入手,而是希望找到“三日速成…”,“十天掌握…”等速成方法,就是在沙滩上盖房子了。
在概念层打好基础,接下来进入思维层。
思维层
思维层的提高不像概念层那么直接,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形成从小开始受到家庭、教育、工作和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要提高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以后另开专题专门谈谈这个部分。
有一些入门的书可以推荐先看起来。
逻辑思维:《一看就懂的逻辑思维全图解》和《金字塔原理》。前者深入浅出的解释了逻辑思维,有意思,不枯燥,非常适合入门;后者落实到具体实践,很实用。
形象思维:《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 。我2003年开始使用思维导图,对形象思维提高帮助很大。
思维层之上就是学习层,介绍学习方法如何实际应用。
学习层
高效学习基于两个公设:
(1)80/20原理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2)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在学习层关联到4种学习方法和4种时间管理方法,分别是:
以80/20原理为核心的4种学习方法:
(1)杠杆阅读术(逻辑思维)
(2)笔记流(形象思维)
(3)思维导图(形象思维)
(4)康奈尔笔记(逻辑思维)
见链接
半口箱子:四种高效学习方法以80/20原理为核心的4种时间管理方法:
(1)四象限
(2)GTD
(3)青蛙
(4)番茄钟
见链接
半口箱子:半口箱子带你四步实现高效时间管理最后是基于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时复习保证长期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保证长期记忆
根据遗忘曲线可以看到,输入信息经过注意学习,成为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复习会很快遗忘;要想获得长期记忆,必须按照科学的时间间隔及时复习!
知识层
什么是知识?
知识指通过观察、调查、研究、经验或联想,形成对某类事件或事物的归纳理解,称为知识。
知识具有层次性。根据层次的系统性,可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 。
知识的分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基础学科分成七大类: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及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中国大学学科分类一般分为13个基础学科,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军事学。
如何从基础概念出发,通过思维演绎,建立并且掌握知识体系?
(1)首先理解概念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点状知识。
(2)其次,在具有相关性的概念之间建立链接,形成知识小岛,这需要概念积累和很强的思维能力。
(3)接下来,与实践结合,重复上述步骤,积累一个或多个方面知识深度和广度,建立知识互联。 当知识小岛连成大块陆地,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后,知识体系的雏形就出现了。
(4)通过逻辑思维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形成方法论;再通过形象思维,建立图形化的理论模型。
(5)利用费曼技巧,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并且用10岁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做到这一步,才算达到真正理解并且掌握知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某一个学科或专业的缔造者,而是学习者。
因此,基于第一性原理,掌握该领域的基本概念,提高自身思维水平,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就找到了学习这个领域知识的快速通道。学起来事半功倍而且很轻松。
应用层
应用层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通过基石假设“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推导出学习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
(1)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2)思维水平
依据上述推论和公设“80/20原理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给出不同层级的方法。
(1)概念层:必须掌握5000 X 20% X 20% = 200个关键概念;工具是Flashcard或者Anki。
(2)思维层:因篇幅有限,仅给出学习建议。今后会另外开专栏专门谈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3)学习层:给出4种学习方法和4种时间管理方法;必须按照公设“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时复习,保持长期记忆。
(4)知识层:上述三个层级方法和能力完全掌握的话,学习一门现有或者新的知识领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后进入应用层。
(5)应用层:这是最顶层。学习是为了应用,如何应用呢?下一篇会推出: 如何应用半口箱子高效学习模型理解和学习CSCP知识体系。
知易行难:不去实践,技能和方法本质还是属于理论;
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回归到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实践)的过程。
原创:半口箱子(APCIS CSCP, TTT/LDI, CSCP LDP-A, IPMP Level C, ASQ Lean 6 Sigma Black Belt, IEAU Mind Map Training Expert)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半口箱子;同步连载于知乎专栏:半口箱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