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信息网 > 锅炉知识 > 锅炉资讯

临清市发电厂、临清市热电厂史志

                                                                         序

临清市热电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陈仲五

临清市热电厂至今已有40个春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富有创业精神的电业职工,倾注了无限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光辉的业绩。这篇“史志”记述了全厂职工四十年奋斗的主要事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厂在各个时期艰苦创业,勇于拚搏的进取精神。我们要记住自己企业的光荣发展史,继承革命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总结昨天,是为了更好的今天和明天。当前在党的基本路线的光辉指引下,全国各条战线形势发展喜人,竞争激烈,望全厂职工在“安全为基础,质量为保证,效益为中心”和企业“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进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我市的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我厂经济腾飞谱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1992年5月1日




临清市热电厂组织机构

年份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副书记总支委员支部委员会行政科室
1980112757
1981112757
1982112757
1983112757
198411756
198511756
198611966
198711966
198811966
198911966
199011966
1991111747

临清市热电厂人员结构

年份总人数男性女性领导成员管理人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
19802832127175221866221
19812922157773624636221
19822952138273620936221
19833022188473622836221
19843012237864724266225
19853042248054325067031
19863102288254326077041
19873382508854328377041
198841929812154336478465
1989513334169553372229090
199054536518075439723100112
19915543651897524712499133

临清市热电厂占地面积及福利设施

年份占地面积建设面积工业生产用非工业生产用职工住宅医务室医务人员子弟小学
1980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1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2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3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4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5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6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796561219501202599258707131
198896561219501202599258964131
198913922736176.0520464.05143478964161
199013922736176.0520464.05143478964161
199113922736176.0520464.051434710329161

1952年,临清镇人民政府呈请河北省政府批准,筹建临清发电厂,成立以郝化民、韩剑秋同志为正付组长的十一人筹建委员会。厂址建立在龙山路南关街,5月4日破土动工。

1953年元月15日,河北省临清发电厂正式移交山东省管辖,业务上受聊城专署实业公司领导。

1954年10月1日,临清发电厂第一台500kW机组正式运行,从此临清开始了社会主义电力工业的生产。

1956年,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职工技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发电计划的132.6%,创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

56年,根据临清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批准,临清发电厂开始筹建二期扩建工程。安装1500kW汽轮发电机组两台,分别于58年10月,59年3月竣工发电。

1958年,“一长制”被废除,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在企业管理上,党支部遵照市委指示,贯彻执行了“鞍钢宪法”,实行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领导方法。

1959年四季度,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在临清电厂召开了小型火力发电厂节煤经验交流现场会。

60年至62年,在三年困难时期,发电厂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还架设农业输电线路172 公里,使九个公社73个村庄用上了电。

1962年9月,电厂党支部呈请市委批准,建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设三个分支:运行分支,检修分支和行政分支。

1963年,全厂干部职工响应全国电力会议提出的大练基本功的号召,开展了以熟悉“三大规程”为主要内容的苦练基本功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开展,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发电安全运行达到741天,创建厂来的最高记录。

1964年10月,临清电厂发、供分家,将供电工区分出,成立了临清供电公司。

1966年,电厂广大职工经受了三月八日凌晨5点和三月二十三日下午四点两次强烈地震的冲击,在3号炉40米高砖姻囱自顶往下6.5米处全周开裂移位,老厂房2号炉木梁东西两头断裂30公分极其危险的处境下,电业职工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守在机房,严谨操作,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八月五日,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后,全国红卫兵开始了大串联,临清发电厂名目繁多的群众组织风涌而起,厂党政指挥系统被冲垮。

1967年3月10日,电厂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发表了《告全厂革命职工书》,宣告革俞委员会成立。

同年六月八日,发电厂接山东省电业管理局生产指挥部第055号文件通知,并入鲁中电网运行。一号机组设备老化退出运行,装机容量为3500kW。

1967年至1976年,处于“文革”动乱时期,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遭到批判,生产秩序被打乱,生产不计成本,经济不讲效益,造成电厂生产由盈转亏,仅73年亏损竟达70多万元。

1972年,批准临清发电厂扩建三期工程,安装一台3000kW发电机组,总投资额211. 64万元。

1974年11月3日,3000kW机组投运并网。

1974年,通过整党建党,于十二月七日经县委批准恢复了电厂党总支委员会。下设五个分支:即科室分支、汽机分支、电气分支、锅炉分支和综合分支。厂革委会主任王俊杰兼任党总支书记。

1975年,常庆华同志代表电厂电气车间出席省电力系统社会主义先进模范代表会议。

1978年,建立了职工子弟小学一处,解决了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

1979年,对青工进行了文化补习和技术补习,文化补习67人,65人达到初中毕业水平。技术补习286人,合格率达100%。

1981年9月,对8号炉水冷壁管全部更换,运行至今。

1984年12月,聊城地区对临清发电厂企业整顿验收,以938分的成绩命名为合格单位。

1985年12月,电厂共产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荣获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省级青年之家”的锦匾一面。

85年5月,厂工会获地区工会办事处“职工之家”先进单位。

1986年8月,建成罗非鱼养殖场一座。

1987年,修建技工学校一处,名称为聊城地区技工学校临清教学班,招收学生50名。

同年7月,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

厂长兼党总支书记陈仲五同志被省总工会、省经委、省劳动局、省卫生厅、省委企业政治部授予“支持职工生活后勤工作先进领导者"称号。

1988年,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授子临清市发电厂“省级文明单位”。

电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陈仲五同志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富民兴鲁”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7月22日,发电厂新建热电站6000kW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厂科协“省级先进集体”。

7月经聊城地区标准计量局验收,厂计量室获工业计量三级合格证书。

12月经企业验收,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授予临清市发电厂地区级先进企业称号。

12月25日,厂档案室荣获省级先进企业档案管理合格证。

1990年12月12日,热电站3000kW背压式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自1987年至1990年连续四年被省电力工业局授子地方公用火电厂厂际竞赛优胜单位,被聊城地委、行署授予“先进集体”。

1987年至1990年厂长兼党总支书记陈仲五同志被省电力工业局授予“先进工作者”。

6月份,聊经发(1990)第40号文件通知,我厂获两项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奖。即二等奖:“量本利分析法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网络计划技术在4号机大修中的运用”。

7月27日,经省级企业考评小组验收,达到省级先进企业标准。并颁发了省级先进企业证书和匾额。

1991年8月5日,经上级部门复查,省级先进企业合格,继续保持先进荣誉。

1991年9月,依据聊经发(1991)第32号文,关于转发省经委、省统计局《关于公布山东省第二批中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的通知,山东省临清市发电厂划中型二企业。

根据市政府(1991)第32号关于同意临清市发电厂更名的批复文件,从1991年11月15日起,将山东省临清市发电厂更名为:山东省临清市热电厂。

1983年12月8日-1992年5月1日,热电厂安全生产达3066天。

第一章 临清电力工业的兴起

一. 建国前电力概况

临清,地处鲁西北平原,卫、运河交汇之处。早年沿河可下至苏、杭,上达天津。这里轻工业、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是鲁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素称“小天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早在一九二五年福临电灯股分有限公司就在临清创办。由福山、临清十四家集资在城区“西牌坊”街道建立“电灯房”。安装35kW往复式蒸汽发电机一台,800戈锅炉一台,输出电压380伏。一年后,因旧中国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物价不稳等多种因素,福临电灯股分有限公司因亏损而倒闭。后经几家大字号商店协议,组织成立了“电灯维持会”又恢复了电的生产。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临清,“电灯维持会”被日本接管。隶属“华北电力工业济南分店临清营业所”。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剥削,极大地阻碍和破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临清电灯房断断续续维持到一九四五年春便被迫停业关团了。

二.建国后临清发电工业的振兴

建国后,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满足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临清镇人民政府呈请河北省政府批准,开始筹建临清发电厂。1952 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1954年10月1日投入运行送电。于1958年,1974年又相继安装了总容量为6000kW的三台机组,输送电压由建厂初期的3300伏提高到10千伏。1986 年在临清市大众路北端又兴建了热电站,装机容量达9000kW,供汽能力达241.6百万千焦/时。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电业职工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电力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为地方工农业生产,临清经济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0 年底,35kV变电站已发展到6座;装机总容量达到1.6万KVA;35kV输电线路发展到5条达93. 9公里;10kV输电线路达48条892.3公里;全市拥有配变1111台,容量达118. 785kVA;年发电量达到574.7万kwh;供电量增加到16761.1万kwh.全市19个乡镇,三个办事处全部通电,603个行政自然村已有526个用上了电,农田电灌面积达70万亩,占总排灌面积的70.1%。

第二章 发电厂建设及发展

临清发电厂至今已度过了四十个春秋。富有创业精神的电业职工,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企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由建厂初期的500kW机组,发展到装机容量达15500kW ,热、电联产的热电厂。为详细叙述发电厂的发展过程,特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热电建设等四部分阐述。

一期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作了“关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动员报告,临清镇人民政府积极带领全镇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决议,政策,较快地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到1952年底,农业、手工业和交通

运输业都达到了临清地方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物价稳定,文教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为临清电业的复创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

1952年,临清镇人民政府呈请河北省政府批准,投资一百八十三万元,确定筹建临清发电厂。为加速电厂的建设步伐,在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以郝化民、韩剑秋同志为正付组长的十一人筹建委员会。厂址选在龙山路南厂街南端,征地八十亩,于5月份破土动工。

临清发电厂初期工程由河北省工业厅设计邯郸建筑公司施工建设。原订1000kW引擎发电机组从唐山马家沟煤矿拆运至临清。当时由于运输条件所限,只能将机组从开滦装火车运至天津,再从天津装船沿卫运河运至临清。当时正值寒冬季节,沿途河水冰封,行船非常困难,一路上干部职工冒着严寒风雪破冰而行,将机组运至临清码头。在一无吊车 ,二无起重设备的情况下,使几十吨重的发电机设备安全上陆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全厂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土法上马,从码头到发电厂的工地沿途修路铺轨,终于将发电机安全无损的运到了工地。

1953年由于省辖区划分,临清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管辖,经河北、山东两省双方协商,临清发电厂于本年1月15日正式转交山东省,其业务受聊城专署实业公司领导。厂长郝化民同志参加了交接。

临清发电厂转交山东管辖后,省工业厅设计院及聊城专署实业公司先后对临清发电厂的土木建筑、发电设备等进行了审核和技术鉴定,根据原定发电机组煤耗高、缺陷多的弱点,将其更换为500kW的发电机组。我厂又急速派技术人员和工人赶赴周村拆卸调运来一台英国产500kW的发电机组。1953年底临清发电厂按计划全部施工安装完毕,经试运检查,全部符合额定技术标准后,于1954 年10月1日正式运行送电。输出电压为3300V ,年发电量128.8万kwh

二期工程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高潮,临清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经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批准,发电厂开始筹建“二期工程”的扩建工作。原计划安装一台1200kW的机组,后由省计划委员会<58)基字50号文决定:将1X1200kW汽轮发电机组及锅炉全套设备交聊城县,临清发电厂改为扩建东德产1500kW汽轮发电机组二台,五吨辐射水管式锅炉四台,双梁起重机一台,变压配电室一座,总投资额为450万元。

本期工程是经500kW机组投运后的第二期扩建工程,发电机组依次称为2号机组和3号机组。土木工程由临清建筑公司承建,一机两炉及全套电气设备由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承装公司安装。另一机两炉归属发电厂自己安装。于1958年10月、59年3月两台机组先后相继投运发电,二期扩建工程的投运缓解了临清电力的供需矛盾,保证了临清地方工农业的持续发展。

三期工程

1972年,经省、地、县批准,发电厂开始筹建“三期扩建工程”,安装3000kW发电机组一台,汽轮机是青岛汽轮机厂生产的N3- 24型快装机组,发电机是济南生建电机厂生产的QF-3-2型。锅炉是将上海东方锅炉厂制造的S2型锅炉改造成型号为LHF25- 25/400型竖井式煤粉炉,总投资额211.64万元。

这次扩建工程土木建筑由聊城建筑公司承建,设备安装归属发电厂。本期工程由于受“文革”干扰,拖延工期两年之久,于1974年11月3日并入鲁中电网运行。

热电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临清轻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缓解电力不足,解决轻工业厂子多,锅炉多,耗煤高,污染大,不经济的难点,依据<85>鲁计燃字第389号文批示的1X3000kW背压机新建工程;<87>鲁计能<基>567号批准立项1X6000kW抽凝机的决定。发电厂在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筹集资金建设热电站。

热电站设置在轻工业比较集中的大众路西门里街,占地面积37912平方米,筹措资金4647万元,于1987年9月1日破土动工。土木建筑由聊城建筑公司三处施工,两台汽轮发电机组由河北省邯郸电力开发公司安装;三台锅炉由河南省安阳地区建筑安装总公司安装。6000kW抽凝式机组(青岛汽轮机厂和济南生建电机厂生产)于1989年7月22日并网运行。3000kW背压式发电机组(青岛汽轮机厂和生建电机厂生产)1990年12月12 日并入电网。并为28家企事业单位铺设了输汽管道,架设热管网主汽管达4.38公里。从而填补了临清电业史上只供电不供汽的空白。为净化环境,节约能源,保持轻工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发电厂企业管理

一、电业生产各项规程制度的初步形成与完善

临清发电厂自投入运行生产后,生产管理上的整套规章制度 ,从初步建立到逐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四十年的生产实践告诉我们,高度现代化的电力生产,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科学地规章制度来保证,什么时候遵循了这条客观规律,生产就安全、就发展,否则,就遭受挫折和失败。

⑴建厂初期各项规程制度的初步形成

1952年发电厂建设初期,大多数职工对电力生产生疏,甚至有的连发电机都未见过。因此厂领导首先从抓技术学习,规程制度学习入手。当时主要形成的规程制度有:安全规程,服务规程,检修规程;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缺陷管理制)五项监督(绝缘监督、化学监督、仪表监督、金属监督、继电保护监督)。以及设备及危急保安器定期试验制,发电机运行规程,变压器运行规程及部分机电炉化运行服务规程制度。由于严格执行规程制度,从而保证了建厂初期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日臻完善的规程制度给企业注入了活力

临清电厂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生产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一九七七年底,全厂生产规程就达26种,生产管理制度达15 种,科学严密的规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了电业生产的安全运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为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扩建了两台1500kW发电机组,使临清电厂的发电能力增加了五倍。

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各条战线出现了“大跃进”的发展趋势,临清市委给发电厂提出了“分秒不停地输送电源支援生产,服务于工农业大发展”的新要求。为适应形势,多发多供,保证安全,当好“先行官”,从生产管理入手,当时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推广汽机车间安全运行八百天的经验,(二).发动干部工人学习规程,贯彻规程,苦练各种基本功,(三).建立了干部、检修人员支援生产第一线的决定。

推广汽机车间安全运行的主要经验是:1.在运行检查上,长期坚持了怎样做一个合格运行人员的责任教育,定期讲解运行人员的“职能”“责任”。使全班人员养成一种上班就如身处危境的战斗状态,各负其责的严格监督设备运行情况。这不仅能使值班员的责任制执行的坚决,而且还促使值班员周密熟悉设备缺陷的主动性。2.运行中坚持“巡回检查制”,除严格执行“四勤”(勤检查、勤汇报、勤对照、勒联系)外,制定了“定期巡查”和“重点抽查"的线路图。提出检查内容和标准,防止了值班员在检查中走马观花的不负责作风。3.长期坚持以事故障碍为教训的教育,对怎样发现和处理主要设备的异常现象作分析,判断,使值班员在运行中做到心中有数,处理事故果断大胆,值班员在生产运行中多次处理了“真空下降”“调速器失灵”等问题,使运行转危为安。汽机经验被推广后,全厂掀起了一场“学汽机、赶汽机”严格执行规程,充实完善规程,保证安全运行的热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两票三制”的制度执行的更加坚决并且还充实制订了七项生产记录和“十不交接”制度。

开展以熟悉三大规程(操作规程、检修规程、服务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功活动。其主要练功内容:1.设备功: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参数,以及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能正确处理设备的异常现象。2.规程功:能了解规程的精神实质,并加以正确运用,对主要的条文能背出内容,并结合练设备功,核对设备现状,看那些设备与规程要求不符,应怎样改进。3.巡视功,对设备做到:看的仔细、听的清楚、判断正确。4.分析功:能分析设备缺陷、障碍的异常现象和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设备变化的规律。5. 写画功:能正确填写记录,并能背画本岗位的设备系统布置图。6.节约功:不断改进操作,使设备达到低耗,经济运行。7.装配功:能熟悉设备的装配和质量标准。通过大练基本功活动,使操作者达到了“三好”“四会”(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的标准。

为当好“先行官”,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厂党支部对行政管理人员和检修人员提出除熟悉三大规程,搞好本岗位工作外,还具体规定了支援生产第一线“ 五必到”的制度,即:1.负荷高时到现场,2.开机、停机重大操作到现场,3.设备异常时到现场,4.刮风、雷雨、节假日巡回到现场,5.夜间定期检在到现场。

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临清电力工业生产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造就和培养了一批思想好、责任心强、作风硬、技术精的干部职工队伍。1959年发电煤耗达到715g/kwh,创历史记录,列全省小火力发电厂“之首。本年第四季度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在临清召开了小型电厂节煤经验交流会。

1960年,由于苏联背信弃义,以种种措口封锁限制中国经济又加之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一段困难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临清发电厂面临两大难关:一是职工生活定量压减(八个月的粮食九个月吃)二是煤源紧张能否稳定职工情绪,保证工农业抗灾用电,这不仅是对电厂职工的严峻考验,而直接影响着全市的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此,厂党支部建立了两套领导班子。一.成立了有领导,工人,炊事员参加的民主管理食堂小组,充分利用厂内闲散地,采取专业与业余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大搞蔬菜种植,大搞代食品,实行粮菜混吃、吃粗、吃稀、吃饱的办法,落实了生活底子,稳定了职工情绪,未有发生逃岗脱岗、旷工的现象,出勤率达到了94%以上。二.是建立生产领导小组,一方面积极挖掘煤源,加强煤炭管理,再就是搞好设备检修,减少锅炉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推广节煤班组先进经验,严格岗位责任制,煤耗降低到705g/kwh.六0年超额完成年度发电计划的27. 7%,达到12000kwh,为国家盈利95540元。在三年困难时期,电厂不仅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发电计划,而且还架起了农业输电线路172公里,九个人民公社,57个大队用上了电。

1966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代。三月八日凌晨五时,大地猛然摇动起来,二十米高的发电工房也在颤抖,锅炉水位波动剧烈。这突如其来的大动荡,使在场的三十多名值班员惊呆了,都在互相揣测着一场机器设备事故的到来,互相询问,但都未发现机器事故的预兆,老司炉李清堂同志判断出振动原因是地震后,每个值班员如临大敌,分赴各自岗位上,全神贯注地监视机器的运转。厂领导闻讯迅速赶赴车间,同运行人员一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党支部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抗震措施:1.地震尚未结束,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在紧要关头要做到干部与职工同甘苦,共命运。每班配备党员干部二至三名和工人一起昼夜值班。 一面指挥生产,一面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并进行了地震可能发生问题的事故予想活动.2.组织抢险队将处在有倒塌危险的房屋下面的主变压器,卷扬机等连夜运出危险区,将下沉房梁临时用木柱支撑起来,以防下沉倒塌。3.组织走访组对每户职工进行家庭访问,对住危房的职工家属接到厂内居住。特别是对外出人员,做了重点访问和照顾,从而安定了职工情绪,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

三月二十三日下午四点,一次强烈地震又一次袭来,造成40米砖烟囱自上而下6.5米处全周开裂移位,老厂房二号炉木梁东西两头断裂30公分。这些危险随时都在威胁着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但电厂广大干部职工在这次强烈的地震面前,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临危不惧,始终坚守岗位,分秒不停地向全市输送着电源,当时曾流传一首歌谣,激励着大家的革命斗志:为人民鞠躬尽瘁,为革命视死如归;何惧地震疯狂,怎怕房屋摇晃;为全市人民安全,誓死守卫在机房。

1966年5月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这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之久,使党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66年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民灵魂的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发动最广泛、时间最长、损失最重的一次革命。在“文革”期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篡权和错误影响,以至造成文化大革命的损失,教训是沉痛的。临清发电厂同全国其他行业一样,不可逾越地遭到“文革”的冲击和破坏。党支部陷于瘫痪状态,厂领导靠边站,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了,生产指挥系统失灵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得不到认真执行。生产不计成本,经营不讲效益,造成电业生产由盈转亏,徘徊不前,连年亏损。1969 年到1972年亏损资金就达200多万元。73年一年亏损竞高达70多万元。在“文革”期间,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3000kw发电机组的扩建任务胜利竣工,使发电厂的发电能力提高了一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人批判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拨乱反正,全面清理了“文革”中的冤假错案,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所造成的各种遗留问题,先后为在“文革”中被关、批、斗的干部、职工平了反,支持在“文革”中被错误批斗的领导干部站出来工作,全面落实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管理上清除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作法。依据过去奖励制度,从新调整了奖罚内容,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电业生产开始呈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进入80年代,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执行,加速了企业改革的步伐。突出了厂长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以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决策系统,建立并完善了职代会的各项职能机构。1984 年完成了企业整顿任务,并以938分的成绩取得了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1986年,依据国务院<1986>71号文件和省、地电业局关于“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指示精神,把安全运行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重点改关目标,使企业升级工作与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抓班组建设人手,加强基础管理,制定了十八项班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在质量管理上,成立了以厂长为首的QC活动小组,物质管理实行了ABC分类管理法,建立了生产、技术、财务、成本、劳资、销售、设备更新、检修、物资供应、基建、节能、安措、培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月考核季分析,奖惩挂钩的办法,增强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1988年,为加强计量工作管理,依据山东省电力工业局颁发的616号文件要求,建设了热工、电器仪表两个标准计量室,购置0.05级的热工、电器仪表校验台6台,各配备了2名合格计量人员。并制订了18项工作管理标准,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95%,检测率达到98%。1989年经聊城地区标准计量局检查验收,取得三级标准计量合格证。同年12月25日档案室经验审,达到省级先进标准,并荣获了山东省档案局颁发的省级先进档案管理合格证。12月份经上级对企业全面考核验审后,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授子临清市发电厂地区级先进企业称号。

晋升地级先进企业后,对照《火力发电厂省级先进企业标准》,进一步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使各类统计报表,台帐、票证、记录达到准确标准化。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工资、人调实行了微机管理。企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截止1989年底,连续四年被省电力工业局命名为“全省地方公用电厂厂际竞赛优胜单位”至90年6月初实现了安全生产2366天的记录。90年6月份经省级先进企业考评小组全面考评验审合格,临清市发电厂荣获了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级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91年7月份经复查验审,保持了省级先进企业的荣誉,企业管理工作迈了一大步,上了个新台阶。

二、企业的民主管理

1954年临清发电厂第一期工程竣工发电后在生产管理上实行了“一长制”。初步建立了厂长、车间主任的负责制,扭转了工作紊乱,互相推诿,各不负责,生产调度不统一的现象,对保证建厂初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长制”的实行,在某种意义上讲它脱离了中国的经济特点和企业管理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执行中遇到了不少阻力,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1957 年“马钢宪法式的”一长制被废除了。

1960年,在加强企业管理上,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两参”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是一条不断提高企业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电厂迅速将这一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推行于企业管理之中。

(1)建立“八大员”

为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取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在全厂三十七个班组中均都设立了“八大员”,并制订了具体的岗位职责范围。“八大员”是:经济核算员、规程监督员、 安全运行检查员、材料保管员、劳动调配员、 政治宣传员、生产考勤员、卫生保健员。“这八大员”的特点和作用是:①发动职工参加管理,提高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思想,增强了责任感②各种经济指标直接交给工人群众,有力的促进了计划的落实.③弥补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减少浪费,避免了事故.④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活动。在业务管理上也相应的进行了改进①帮助各管理小组建立小仓库,对常用物料和必要的零配件的保管下放到班组,②般常用的工卡用具和十元以下生产用的市内采购,交由班组办理,防止因采购不当造成的浪费,③将运行监察和事故报告表下放到运行车间,这既能及时监督生产,报表又准确迅速,还能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止事故障碍的措施。“八大员"在文革中被摧垮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迅速得到恢复,并结合企业整顿,电厂又先后建立健全了厂纪厂规及各项管理制度。

(2)干部参加劳动、密切干群关系

在执行“鞍钢宪法’’的过程中,从1960年起,厂里就制订了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规定科室管理人员每周不得低于6个半天的劳动时间,厂级领导干部每周必须有三个半天跟班生产,如1975年,厂里临时工缩减,科室干部主动承担了生产运煤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从1975年至1977年运煤就达十余万吨,1981年到1991年全厂干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8号炉打礁、点炉运劈柴、修建运煤公路,建筑罗非鱼池,建设热电厂等共计3.5万个工日,节约开支近20万元,职工称赞到:“电厂的干部、工人分不清,工人身上出多大力,干部身上流多少汗。”干部参加劳动转变了工作作风,改善了干群关系,掌握了生产第一性材料,增强了生产指挥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发展

1952年,遵照临清镇政府的指示,为加快“一期工程”的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于本年 10月15日成立以郝化民、韩剑秋同志为正付组长的筹建委员会:下设七个科室,秘书室、供应科、工地管理科、工务科、营业科、保卫科、财

务科。1954年初,随着1号机组的发电运行,重科设置了财务科、秘书科、保卫科、供销科(营业部门),以及运行班、 检修班,1962年又将运行、检修改为车间。1964 年10月,临清电厂发、供分家,设立了临清供电公司。1974年发电厂装机容量已达6500kW,干部职工达234人设置五科一室(生产科、技术科、财务科、材料科、政工科、办公室),五个生产车间(汽机车间、电气车间、锅炉车间、化学车间、综合车间),进入80年代,临清电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效益为中心,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完善了企业管理机制。1989年电厂企业管理职能部门设有:厂长办公室、总工室、企管科、政工科、供销科、供汽科、财务科、生技科、档案科、保卫科、总务处、计量室、微机室、运行车间、汽机检修车间、电气检修车间、锅炉检修车间、热工车间、厂劳动服务公司、煤管科。

第四章 职工素质在不断提高

临清发电厂初期,91名职工中仅有两名技术员,大部分是对电力生产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他们分别来自铁工厂、煤矿、农村和高小刚毕业的入厂学员。仅仅在济南发电厂学习了三个月之后,便投入了发电运行。

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企业的发展,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1990年在全厂545名职工中,工程师达22人,助理工程师33人,技术员7人,六级工100人,七级工52人,八级工23人,科协会员七十七名,在企业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标准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技术标准117种,管理标准79种,工作标准116种,做到了生产有规程,控制有数据,管理有规则,工作有标准,考核有依据,保障了生产安全,降低了消耗,使企业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

(1)大力开展职工教育

在企业内部,教育与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的主体是劳动者,离开了劳动者,就无法形成生产过程,也就无法完成生产任务。而劳动者的素质,又是整个生产的先决条件。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遵循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劳动者政治、文化技术素质,培养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力开展职工教育活动,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建厂初期,由于职工文化技术水平低,缺乏电力生产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操作技术,厂部一面组织生产,面组织职工开展文化、技术教育。厂里聘请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首先开设了:初小班、高小班、初中班。在生产技术上组织了机、电、炉、化和运行值班员学习检修规程,操作规程的业务学习小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改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推动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对每批入厂的新学员,首先进行规程学习,政治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分配到岗,这一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文革”动乱期间,职工教育也与其他工作一样,经过批判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知识无用”的谬论冲击了人们的头脑,职工学习也被迫停止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工教育开始恢复了它的职能。1979年,针对部分青工只有文凭没有水平的实际情况,厂里先后办了两期“青工文化补习班”,对67名青工进行了近一年的文化补习,1981年10月经市职工教育办公室统考,达到了初中毕业的水平,65名青工领取了合格证书。1983至84年厂内办了职工子女初中文化补习班,为60名子女升学就业奠定了文化基础。1985年3月开始,举办了两期青工“近代史学习班”,参加人数115人,占青工的98%。86年开始了在全体职工中的普法教育,并聘请了市检察院的同志来厂做讲学报告,先后学习了婚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治安条例,兵役法、宪法、企业法、破产法、环境保护法等十几种法律,增强了职工的法律观念,提高了执法守法的自觉性,稳定了厂里的工作秩序。从1979年到1992年全厂未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1987 年在厂内兴建了技工学校,招收学生52名,为山东聊城技工学校临清教学班。1990年10月至1991年5月在职工培训中心举办了六期青工政治轮训班,参加人数达323人,占青工的98.5%,系统地学习了“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教育读本”,通过市里统考,323人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

为鼓励青工自学成才,1990年制订了外出函授学习报销差旅弗的有关规定。1991年青年职工参加中专函授的有4人,参加大专函授的有3人。为加速提高青工岗位技术素质,于1991年7月25日,厂工会与生技科联合举办了第一期“师徒合同”签字仪式,聘任了焦承基、周清润、方文华、李延生、庄志泉等20名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为老师,在青工中招收了58名学徒,为青工技术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此,临清市市长布占祥、市总工会主席宋廷辉以及各大局的领导同志还亲赴现场给子祝贺并提出了殷切地希望。

(2)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临清电厂1号机组是从周村拆运来的一台英国产的旧机组,投入不到一年的时间,克蒂斯叶片就老损了,如不尽快更换便无法继续运行。1955年我国与英国还无外交关系,所以无法进口零件,在即将停机停产的危急关头,成立了以老工人周明仁为主的革新研制小组,经过十几个昼夜的奋战、土法上马、自制模具,终于造出来了,汽轮机叶片经鉴定试运良好,挽救了电业生产。1955年以来,炉修车间主任李春荣同志带领群众挖掘设备潜力,对锅炉不合理的设计大胆革新,先后改造了空气子热器、汽水分离器、除尘器、减温器、送风机等,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系数和热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效益。1956年3月,他光荣的出席了山东省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并被授于“省先进生产者”称号。汽机车间郎东林同志是一个革新迷,在汽机大修中他夜以继日的研究技术,制做出大量的检修专用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创造出发电机自动低速车平滑环的新工艺,解决了因电刷冒火造成断路停机事故的发生。1958年、1959年两次出席山东省工交基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授子先进生产者称号。1958年因他技术革新成绩突出,被上级破格晋升为工程师。电气车间主任常庆华同志,带领全体检修人员严格贯彻执行检修规程,精心维护修试,使电气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消灭了三类。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达100%,仪表指示准确,可靠地保证了电气的安全运行。并大胆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修制了毫安表微安表,自绕0.5级电流互减器,解决了生产的关键。并主动修复烧毁的电机和三相刀闸,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开支。1973年、1977年曾先后两次代表电气检修班出席省电力工业学大庆先进代表会议。80年代初期,由于机组运行时间较长,设备出力相应降低,技术改造更是一个突出问题。 8号炉水冷壁管,由于是重皮管,一直影响生产,81年9月,厂长陈仲五同志组织全厂干部职工大干40天,更换了水冷壁管,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出力。86年,我市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网电负荷不足,为了保证工农业生产用电,厂又决定对已报废的二号机组进行修复,从日照市发电厂购来了与厂二号汽轮机相同的转子,利用20天的时间全部修复,使二号机达到了满负荷运行,每年为我市增加电量480万kwh。

由于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活动的扎实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深入进行,在生产实践中培养锻练,提高了职工的素质,临清电厂职工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已成为鲁西平原电力生产的一支技术骨干大军 。先后派出了以付厂长张绳武,工程师贾振元等领导同志为首的技术骨干支缓茌平、莘县等兄弟电厂的建设安装任务。并多次接受了海南岛、黑龙江、陕西等地方电厂来临清培训的任务。运行检修规程及各种记录报表也多次被兄弟单位借鉴。临清电厂为祖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为国家培养了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

临清发电厂是一个建厂较早的国营企业,由于文化技术教育的经常开展,干部、工人的管理水平、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为地方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领导干部和生产技术力量,有的选调到地区担任领导职务,有的调往兄弟企业任厂级领导、生产技术骨干,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年来电厂先后向社会输送的人材中有地、县级的5名,科局级9名,工人技师10名,厂、车间领导23名。

第五章 电厂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在不断提高

临清发电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职工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在逐步地得到提高。通过企业四十年来的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改善,充分说明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1)职工工资的不断增加,经济责任制的形成与完善

临清发电厂初期,正值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54年投产的第一台500kW的旧机组,发电负荷仅达200kwh,当时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老损严重,不断发生设备事故和停电现象,职工人均工资只有30元左右。1959年两台1500kW机组投产后,生产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也有了新的进展,企业效益也随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到1965年,全厂人均工资达到三十五元以上。1974年,四号机3000kW机组投产,发电能力增产一倍,经过77年、80年两次工资调整,职工人均工资已达到45元左右。

进入80年代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从思想上摆脱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随着企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消除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作法,重新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奖惩制度,完善了经济责任制,紧密地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联系在一起,较好地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职工的经济收入有了更加显著地提高,1990年,全厂人均工资达到了百元以上。

(2)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文明生产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笨重的体力劳动强度在逐渐减少,劳动场所在不断改进。1954 年,电厂500kW机组投运后,煤的输送完全是靠人抬,二人-次抬二百多斤,往返在20多米高的楼梯上。当2X1500kW机组安装竣工后,用煤量增加,人抬煤已远远不能供给锅炉需要,工人自己制造了高车,架设了铁轨,运煤实现了机械化,减轻了体力,提高了效率。1974年3000kW机组投运时,将运煤系统又改革为输媒带。这既保证了煤的供应,又改变了劳动场所的环境。3000kW机组的八号炉是一台煤粉炉,除灰系统煤灰飞扬,而又使用地拉车运灰,既有损人体健康又污染了环境,84年对8号炉除灰系统进行了彻底改造,运用水冲击的办法将煤灰输到厂外,节省了劳力、净化了环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方面对厂 容厂貌进行了彻底改造,划分成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栽花种树,建成了花园式工厂。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健全五小设施(职工食堂、儿童乐园、医务室、男女澡塘、更衣室),并以高标准对设备进行了维修和革新;另一方面广泛深入地进行了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政治安定秩序井然,1989年1月,山东省政府授予临清发电厂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3)加强后勤工作的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

建厂初期,就建立了职工食堂,托儿所、医务室、值班宿舍,并规定了送饭到岗(运行),托儿所24小时值班等制度,78年夏,成立了职工子弟学校一处,并配备三名专职教师,1980年因在校生少又与电机厂子弟学校合并,一直延续至今。1984 年,为加强幼儿教育,聘任两名幼儿教师办起了幼儿园。

职工住房随着企业发展也在不断得到改善。1956年,职工每户仅居住15平方米的一间主房,而且还仅限从外籍调来的老职工。1978年,扩建电厂南家属院一处,职工住房面积最多的已达到三间主房42个平方米。1984年又增建一处家属院,1991年冬又在热电厂建设家属院一处,1992年全厂共建家属院5处,职工宿舍建筑面积达11030平方米,基本上解决了职工住房拥挤的困难。

为解决职工上班路途远的困难,1991年11月1日开始,实行班车接送职工。

(4)丰富业余生活,陶冶职工情操

临清发电厂职工文体活动在全市是颇有声誉的。早在建厂初期就搞得有声有色,当时厂长郝化民同志曾带头组织职工蓝球队,并亲自上阵参加比赛。59年电厂参加市职工田径运动会获总分第一名。同年又获市乒乓球比赛职工组的第一名,在蓝 、排球的比赛中也曾多次夺冠。文艺活动搞得生气勃勃,热火朝天56年自己排演的话剧,反特故事《激战前夜)曾受到市委领导和广大观众的称赞。李长顺、田玉英同志表演的《逛新城》在群众中广为流传。64年聊城地区职工文艺代表队去省城济南参加职工文艺汇演时,临清电厂就有五名队员参加,并被大会评为汇演中的优秀节目,录制了唱片,在全省进行了反复播放。1977年初,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市职工文艺汇演中,电厂代表队荣获了优秀节目奖。特别是进入80年代,电厂职工文体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活跃。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俱乐部”、“游艺室”,修建了体育中心,组建了运动队,职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1987年7月,承办了聊城地区电业首届青工羽毛球锦标赛。我女队荣获亚军,男队获铜牌。同年被聊城地区工会办事处授予“职工生活后勤先进单位”称号。88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十年赞改革”文化夜市活动中,又荣获集体创作奖和优秀演出奖,同年在荷泽举办的“国际牡丹杯书画大奖赛”中,

工会李庆海同志获得丁优秀作品奖。89年,厂田径队代表电业系统参加了市“电力杯“田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铁饼运动员许宁并以47.5米的成绩刷新了市职工运动会记录。文艺队刘红在全市业余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徐振其荣获了市业余京剧电视大奖赛的一等奖。在地区电业系统举办的首届书画展中,四人参展,全部获奖。其中李庆海、宗继红获一等奖。女职工宗继红的水彩写生画还参加了全省的巡回展出。同年7月,电厂承办了“蓝球邀请赛”,邀邯郸码头电厂男蓝,临清国棉厂等队进行了友谊赛。1990年厂乒乓球队参加了地区电业系统的锦标赛,女队获团体第二名,女单第一名。文艺队6月份参加了地区电业系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电厂87年、89年先后被市、地授予“体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5)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因此本项工作已列入到党政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并具体制订了“计划生育条例”。通过宣传教育,实行奖惩措施,一个晚婚、晚育、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新风尚已在电厂形成。到1991年底全厂育龄妇女一胎化占 100%,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为维护女工的权利,1990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厂里又制订了执行办法,在女池塘增添了淋浴,并对女职工实行定期体检,减少了妇女疾病,保证了女工的身体健康。

(6)待业青年

当前,待业青年的就业安置问题是一大难题。为把闲散的社会青年劳力集中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为青年广开门路,为社会增加财富,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在有组织、有领导的统一活动中,使他们学文化、学技术、锻练思想,培养劳动人民感情。为就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1981年厂建立了劳动服务社,吸收了43 名职工待业子女。1986年又与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建设了罗非鱼养殖场一座,1988年改称综合劳动服务公司,加快了第三产业的步伐。

第六章 党的建设

临清电厂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团结了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战困难闯难关,胜利地完成了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和生产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组织带领全厂职工深入揭批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拨乱反正,加强了党对企业的政治路线领导,在党中央“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照耀下,坚定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使电厂企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为地方经济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

(1)建厂初期党组织建设

发电厂党支部是在1954年初组建起来的,当时共有27名党员。为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做了大量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4年十一月十四日,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发出首次决议:1.加强计划管理,制订增产节约措施,组织好劳动竞赛。 2.加强全厂各项行政开支的监督,杜绝不合理开支。 3.加强对运行,检修车间的政治思想领导和生产技术领导,严格执行三大规程,杜绝责任事故。 4.加强用电监察,保证不发生因检查不周而出现的停电事故。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运行规程,保证安全运行。 6.加强岗位责任制,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杜绝窝工、浪费现象。这些决议深得党员和全体职工的拥护。在全厂迅速掀起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高潮,在比安全、比节约、比纪律、比干劲的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生产者和技术标兵,并吸收了一批先进分子入党,壮大了党的队伍。这在运行初期生产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1957 年“一长制”被废除之后,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在企业管理上贯彻执行了“鞍钢宪法”,实行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领导方法,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企业发发展。

1957年下半年,厂党支部遵照上级党去指示,组织和发动党员及全体职工对社会,企业中形形色色的右倾思潮开展了鸣放,进行了“反右”斗争。在长达二年多的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中,党员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党的组织生活正常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从而为党组织带领全厂职工战胜60年三年困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1962年9月,电厂党支部呈请上级党委批准,建立了总支委员会,下设三个支部:行政支部、运行支部和检修支部。

1964年10月,供电工区从发电厂分出,设立了临清供电公司,建立了公司支部委员会。

1967年,在“文革”的动乱中,厂党总支也受到冲击,被新建的厂革命委员会所代替,直到1970年,厂革委会才成立了党核心小组,1974年12月7日,电厂党核心小组通过一个月的整党建党工作,呈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恢复了厂党总支委员会。下设五个分支:汽机车间分支、电气车间分支锅炉车间分支、综合车间分支及行政科室分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厂党总支带领广大职工清算了“林彪”、“四人帮”反党叛国集团的滔天罪行,遵照党的方针政策,全面清理了“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并吸收8名知识分子入了党,大胆启用和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组织广大职工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用企业目标统一全厂职工的信念和意志,使其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全体职工“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改革开放竞赛的大潮中,团结、开拓、奋发图强,为电力工业创出新业绩。


1952---1992年各时期主要领导人一览表

年 限职 务姓 名职 务姓 名
1952厂长郝华民党支部书记陈子玺
1955厂长陈子玺副书记楚风恩
副厂长张绳武
1956厂长项德安支部书记芦庭俊
副厂长张绳武
1958副厂长张绳武支部书记芦庭俊
1960副厂长张绳武副书记马振江
副厂长李志峰
副厂长王化勋
副厂长宗木泽
1963副厂长张绳武书记陈书钦
副厂长李志峰副书记马振江
副厂长张秀彦
副厂长宗木泽
1964副厂长张绳武书记陈书钦
副厂长宗木泽副书记程传之
1967革委会主任程传之
副主任李保增
副主任李风荣
副主任宗木泽
副主任郎东林
1972革委会主任王俊杰
副主任张绳武
副主任贾振元
1979厂长张绳武总支副书记孔庆荣
1981副厂长贾振元总支副书记张锡玲
1982厂长陈仲五总支书记陈仲五
1984、10月份副厂长袁兆先
副厂长李学明
副厂长曹在成
1990、12月份副厂长李长海副书记倪庆春

上一篇:锅炉制造厂家怎么找客户?

下一篇:钢二柱型散热器生产厂家

锅炉资讯

锅炉资讯

锅炉学习

锅炉学习

锅炉视频

锅炉视频

锅炉百科

锅炉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