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循环燃料切换缓冲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摘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效率高、环保效果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规联合循环机组以天然气为主燃料,燃油为备用燃
摘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效率高、环保效果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规联合循环机组以天然气为主燃料,燃油为备用燃料,为满足燃气轮机燃料切换,需要设置燃料缓冲系统。本文通过某工程Alstom GT-26机组,详细介绍了燃料切换缓冲系统的设计及计算方法。
关键词:联合循环,燃料切换,缓冲系统,计算方法
- 引言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具有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低污染、启停速度快、调峰性能好、投资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一系列优点。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是理想的发电方式。随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优势的逐步体现,世界各国燃气轮机发电装机容量逐步增长[1]。
常规联合循环机组通常以天然气作为主燃料,燃油作为备用燃料。机组运行过程中,当天然气供应出现中断时,需要切换到备用燃料运行。为了有效防止燃机负荷降低过快,保证机组安全运行,防止电网波动,为故障排除赢取时间,需要设置燃料缓冲系统。
2. 系统设计
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配置为三台阿尔斯通Alstom GT26燃气轮机,三台余热锅炉,两台阿尔斯通生产的300MW级汽轮机。机组燃料为天然气,备用燃料为轻油。因电站地处中东地区,环境干球温度较高,为了提高机组出力,燃机设置了蒸发冷却和高压喷雾相结合的进气冷却系统,余热锅炉设置了补燃系统。因阿尔斯通Alstom GT26燃机燃料切换时间较长,设置了燃料切换缓冲系统,流程见图1:
燃机燃烧天然气正常运行时,增压机前后隔离阀打开,缓冲系统增压机工作,把来自供气母管的天然气增压缩到设定压力。当缓冲系统高压管束达到整定压力时,高压管束前隔离阀关闭,增压机停止运行,缓冲系统储气完毕。当天然气供应中断需要进行燃料切换时,高压管束后隔离阀打开,天然气经减压阀减压到燃机入口压力要求,继续为燃机提供天然气供应,直至燃机完全切换到燃油工况运行。燃料切换缓冲系统可保证燃机在燃料切换时平稳运行,保证机组安全运行,防止电网波动。
3. 燃料切换曲线
Alstom GT26燃气轮机典型燃料切换过程见图2。
Alstom GT26燃气轮机典型燃料切换过程如下:
(1) 燃机在天然气运行工况下降负荷,由满负荷运行降到60%-95%负荷之间运行;
(2)启动燃油推进泵,燃油注水系统,切换至备用燃料轻油,天然气流量逐渐减小,燃油流量逐渐增加;
(3) 燃机在燃油运行工况下升负荷至满负荷运行。
由于本项目燃机设置了蒸发冷却、高压喷雾系统,余热锅炉设置了补燃系统,燃料切换过程更为复杂,具体切换过程见图3。
本项目具体燃料切换过程如下:
(1) 燃机在满负荷工况下运行,燃机蒸发冷却、高压喷雾系统,余热锅炉补燃系统全开,燃料切换开始时,首先关闭余热锅炉补燃系统;
(2) 关闭燃机燃机蒸发冷却、高压喷雾系统;
(3)燃机在天然气运行工况下降负荷,由满负荷运行降到60%-95%负荷之间运行,由于业主要求燃料切换时全厂负荷不能低于600MW,燃机降负荷至80%;
(4)启动燃油推进泵,燃油注水系统,切换至备用燃料轻油,天然气流量逐渐减小,燃油流量逐渐增加;
(5) 燃机由燃油80%运行负荷下升至满负荷运行。
4. 缓冲系统计算
根据以上切换程序,各步骤的数据整理见表1.
切换步骤 | 切换程序 | 持续时间 (s) | 燃料流量 (Kg/s) |
1 | 满负荷至关闭余热锅炉补燃 | t1 | Q1 |
2 | 燃机关闭蒸发冷却、高压喷雾 | t2 | Q2 |
3 | 天然气100%负荷降至80%负荷 | t3 | Q3 |
4 | 天然气切换至燃油80%负荷 | t4 | Q4 |
表1 燃料切换过程数据
根据以上燃料切换数据,整个燃料切换过程天然气消耗量可以式1计算:
由于天然气经缓冲系统增压后温度会上升,增压后的天然气温度设为T,则高压管束容积可用式2计算:
式中 V--高压缓冲管束容积(m3)
M--燃料切换过程天然气消耗量(式1)
ρ--天然气标准状态密度(Kg/Nm3)
P1--高压缓冲管束最大工作压力(MPa)
P2--燃机进口需求压力(Mpa)
T0--标准状态温度,T0=273K
T --高压缓冲管束内气体温度(K)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选择高压管束储气容量,选择合适的管束直径、长度及管束数量。
5. 结论
(1) 本工程Alstom-GT26三拖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设置了燃料切换缓冲系统,可以有效防止机组快速甩负荷,燃料切换过程中机组出力不低于600MW,保证机组及电网平稳安全运行。
(2)本文介绍了燃料切换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流程及设备设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3)本文介绍了燃料切换缓冲系统的具体计算方法,为缓冲系统设备选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喜春. 关于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探讨,企业技术开发 2013, 32(14)
电力随笔,技术总结,欢迎关注公众号:elec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