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信息网 > 锅炉知识 > 锅炉百科

住2

5.2学者注释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祝由,用符咒和语言祈祷除疾驱病的方法。”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

5.2学者注释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祝由,用符咒和语言祈祷除疾驱病的方法。”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祝由:古代通过祝祷治病的一种

方法,后世称用符咒禳病的为祝由科……所谓祝由,表面上看来完全是迷信形式,而实际上却是

含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最原始的精神疗法。”

盖建民《道教医学》:“祝由治病带有心理疗法的医学底蕴,即通过祝说病由来‘移精变

气’。‘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其中包含有心理治疗的机制,即‘移易精神,变化藏心,导引营卫,归之平调而已’。”又云:“道教医家在为人治病时,n

其‘祝说病由,不劳针石’的心理医疗的手段及其实际医疗作用通常被淹没在道教祁神上章、斋醮n

祈禳、画符念咒的宗教活动气围之中,不易为世人所觉察。”n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祝由:古代的巫师不用药方,而用符咒治病的方法。《灵n

枢·贼风》:‘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通过符咒祝祷,改n

变精神状态,所以会有治疗作用。巫医盛于商代,为‘大祝’、‘大卜’、‘司巫’等神职官员中,有以n

宗教活动形式占卜祝由、医治疾病。但他们也汇集民间医药知识及治疗经验,故而出现了我国n

历史上的医巫混杂时期。……春秋时期,巫医衰败,进入中华医道的变革和创新阶段。”n

综上所述,对“祝由”的解释,其义有⑴祝也。如杨上善。⑵祝说病由。如王冰。其中又有n

①向神祝说病由。如全元起、《新校正》、高士宗、张志聪等;②向病人祝说病由。如吴鞠n

通、丹波元简、徐大椿、盖建民等。⑶符咒之法。如张介宾、马莳、《内经词典》等。那么,n

哪种说法合理呢?n

5.3考证n

按:“祝由”一词,其中“祝”之音义有二:⑴读“zhu注”音,义指男巫用言语向神祈祷求福的n

祝祷词,巫祝之属也。如①《说文·示部》:“祝,祭主赞词者。”王逸注:男巫曰祝。郑玄注:n

祝,接神者也。②《玉篇·示部》:“祝,祭词也。”③《书·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孔颖n

达疏:读册告神谓之祝。⑵读“zhou咒”音,义同咒,诅咒、禁咒、符咒也,道教医学之巫术n

耳。如①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祝,《说文》作詶。詶,诅也。今皆作咒。”②《类经n

·论治类》:“祝,咒同……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而“由”之义又为何呢?n

“由”之本字当为“礻由”、“礻留”,“祝由”当为“祝礻由(礻留)”。《说文·示部》:“礻留,祝n

礻留也。”段玉裁注:“惠氏士奇曰:‘《素问》黄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即祝礻n

留也。已,止也。玉裁按:《玉篇》曰:古文作礻由。”礻留,古文作礻由,《玉篇·示n

部》:“礻由,古文礻留。”由者,即“礻由”之省“示部”而为“由”也,乃古文一种用字现象矣。可n

见“祝由”即“祝礻留”,向神祈祷、求福之义。祝,应读“zhu注”音,非读“zhou咒”音。n

《素问·移精变气论》:“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n

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可移精祝由而已。”道教医家王冰注云:“移,谓移易;变,谓n

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生气通天论》曰:‘圣人传精神,服天气。’《上古n

天真论》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根据经旨及王冰注,祝由者,乃道教学派的养生方术。n

道家(教)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也。道家的思想主要倡导“虚静无为”,即“恬淡虚无”。n

如此则精神内守,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身体健康无病。“移精变气”者,即转移精气、变n

换精神、转移精神、转变意念之义。“移精祝由”者,即通过转变意念、专意注念,向神祈祷、n

求福愈病之一种原始的精神、心理疗法。此正上古时期“祝由”原始之本义,亦即道教医学养生n

方术中之吐纳服气、导引之法。

盖建民《道教医学》云:“吐纳服气是道门最常用的治病方法。吐纳即吐故纳新,是一种呼n

吸锻炼。其功法以吸入外气为主,故称服气、食气;并且当气吸入体内后,往往要闭息,并以n

意念引导气在体内运行,故又称行气……行气治病的关键一点是‘以意领气’,即专意注念人体某n

一部位,使行气到达意念所之,或病痛之所,从而攻治所患……行气治病要存想病灶,发挥意念n

能动作用,调动真气攻之。”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之“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者也。传,当n

为“专”。传精神,当为“专精神”,即精神专一、专意注念。服天气,即服气、食气。n

由此可见《素问·移精变气论》之“祝由”疗法实际上本是上古时期一种“移精变气”的自我吐n

纳服气、导引疗法,或并通过向神祈祷祝愿的方式来达到愈病目的,即巫祝之属。n

又按:《灵枢·贼风》:“黄帝曰……猝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其祝而n

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此治n

法即道教医学之巫术—祝由术而已。因“巫”已知疾病发病之病因,而且尚知治愈百病之法术,n

故可假借“符咒禁禳”之法术而愈病。此巫祝之法,不同于《素问·移精变气论》之“移精祝由”。n

而实则发展为后世之“祝由科”、“禁咒科”等,元明时期之“太医院”则设有此等官方科目,至张介n

宾和马莳时代,已失传。如张介宾:“按:国朝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小方脉,曰妇人,曰n

伤寒,曰疮疾,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今按n

摩、祝由二科失其传,惟民间尚有之……祝者,巫祝之属,即祝由也……祝,咒同……祝由者,即n

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张介宾所云“巫祝之属”不同于笔者所论上述之义。马莳n

云:“按摩,以消息导引之法,除人八疾;祝由,以祝禁祓除邪魅之为疠者。二科今无传。”n

巫术即做法。“就巫术的方法而言,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灵符式、禁忌式n

和占卜式。”诅咒式,即用诅咒、谩骂、鞭挞、驱赶等手段,驱除邪恶鬼神,治愈疾病。此乃后n

世道教医学使用符咒治病的一种方法。何谓道教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为n

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n

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n

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和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简言之,道教医n

学是包括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的医学,而道教医学为人治病的方法,其中就包括n

巫术医学。此法虽未登大雅之堂,高校教材亦不载录,但民间确有此法实行,而且间或有效。n

何也?主要是道教符咒治病术中暗含有很深的医药学底蕴。符咒,是道教符箓和咒语的合称。n

符是指用朱笔或墨笔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以屈曲笔画为主,点线合用,字画相兼。而道n

符在制作过程中及所用的原材料多是中药。道符又称桃符,即用桃木制成,具有消毒防疾之n

功、避邪之效。而道符书写的颜料常用的是朱砂,具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效。道符书写n

的黄纸是专用姜黄染色制成的专用符纸。制作时还经常加入一些名贵中药如虎骨、珍珠、麝香n

等。因符纸中包含有多种中药成分,用于治病自然就很灵验了。另外再送符过程中,多是用药n

汤送符。如《肘后备急方·就卒客忤死方第三》:“扁鹊治忤有救卒符并服盐汤法。”等记载n

咒是指口中诵念的带有一定节律的口诀,即咒语、咒词。巫医(师)的咒词亦称祝,故n

云“祝,咒同。”此读zhou咒音,非读zhu注音。主要是用诅咒、禁咒、谩骂、鞭挞、驱赶等法n

术,以驱除恶鬼或将蛊毒排除体外鬼神有善恶之分。对善神(鬼)可用巫祝(zhu注),向其祈祷、求福祝愿、祈求保佑;n

对恶鬼则用诅咒、谩骂、鞭挞、驱赶等手段,此祝即咒,应读zhou咒音。n

5.4结语n

综上所述,祝由之义有二。⑴通过转变意念、专意注念,向神祈祷、求福愈病之一种原始n

的精神心理疗法。此正上古时期“祝由”原始之本义,亦即道教医学养生方术中之吐纳服气、导n

引之法。⑵道教医学之巫术—祝由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因为道教符咒治病术n

中暗含有很深的医药学底蕴,故轻浅小疾,间或有效。由于时代不同,祝由由原始之本义,即n

道教医学养生方术中之吐纳服气、导引之法并向神祈祷、求福愈病之一种原始的精神心理疗n

法,发展到后来的祝由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此法在民间仍在使用,间或有n

效。n

6、祸祟邪气病因与治疗探讨n

病因,指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云:“病因种类繁多,n

诸如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怒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n

兽所伤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笔者认为尚缺“祸祟邪气”之病因。因“祸祟邪气”带有封n

建迷信色彩,故诸多教材或恐误导而不录。n

6.1祸祟邪气概念n

祸祟,《现代汉语词典》:“迷信的人指鬼神带给人的灾祸。”何谓鬼神?鬼神者乃迷信之n

人的称谓。鬼者,人死后之灵魂也。神者,所崇拜之人死后其精灵也。祸祟,乃祸祟邪气之简n

称,又名邪祟,即鬼神邪气。人世间从未有鬼神,相信科学的人绝不承认有鬼神之说,何来鬼n

神邪气致病说?n

6.2祸祟邪气源流略考n

“鬼神”致病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遗篇·刺法论》:“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n

外干,是致夭亡。”《本病论》:“人气不足……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n

亡。”《灵枢·贼风》:“黄帝曰……猝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歧伯曰:……志n

有所恶,及有所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未闻,故似鬼神。n

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n

祝而已也。”其治法采用道教医学之巫术—祝由术。明·张介宾《类经·疾病类》:“祝者,巫祝之n

属,即祝由也。”和《类经·论治类》:“祝,咒同……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n

谓非鬼神而何?”n

后世医家或多认同“鬼神”致病说者。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得鬼击方》云:“今巫实n

见人忽有被鬼神摆拂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触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负所贻。”该书乃“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其“备急方”多是从民间“捃拾”,其名词称谓n

亦源于民间,可见民间确有“鬼神”说,而对其治疗亦多采用道教医学之“巫”祝耳!n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该书有“鬼邪”、“鬼魅”候。在《鬼n

邪候》云:“凡邪气鬼物所为病也,其状不同。或言语错谬,或啼哭惊走,或癫狂惛乱,或喜怒n

悲笑,或大怖惧如人来逐,或歌谣咏啸,或不肯语。”及《鬼魅候》中云:“凡人有为鬼物所n

魅,则好悲而心自动,或心乱如醉,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寤喜魇,或与鬼神交通。病苦乍n

寒乍热,心腹满、短气,不能饮食,此魅之所持也。”根据症状描述,多是神志异常的表现。而n

对其病因,n

宋·陈言则认为是“精神不全,心志多恐”,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疰忤中恶证治》中n

云:“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为邪鬼所击,或复附着,沉沉默默,寝言谵语,诽谤骂詈,n

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或悲泣呻吟,不欲见人,其状万端,如醉如狂,不n

可概举。此皆鬼神及诸精魅附着惑人,或复触犯忌讳,土地神灵,为其所作。”n

元·朱震亨则认为乃冒犯“不正之气”,吊死问丧、入庙登冢者多患之,如《丹溪心法·厥》n

云:“尸厥、飞尸、卒厥,此即中恶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n

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昏不知人,头旋晕倒,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n

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疾。”n

上述临床表现,皆是神志异常之症状,与癔病(症)性昏迷、木僵、情感爆发、痴呆、精n

神病等似同。n

而清·莫枚士则直言“鬼神”致病病因学说,其在《研经言·原因》中云:“百病之因有八:……n

三鬼神,……鬼神之属,有冲击,有丧尸,有精魅,有祸祟。”清·徐大椿则认为“神气虚则受n

鬼”,其在《医学源流论·病有鬼神论》中云:“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凡疾病有为鬼神所n

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n

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鬼。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n

鬼凭之。《内经》有‘五脏之病,则现五色之鬼’,《难经》云:‘阳脱者见鬼’……若神气有亏,则n

鬼神得而凭之……治鬼者,充气神而已……其外更有触犯鬼神之病,则祈祷可愈。”n

据上所述,历代医籍确有“鬼神”致病说,即祸祟邪气病因学说。中医是实践、经验医学,n

其理论来自实践,源于民间。故历代医籍中所记载的“鬼神”致病说,亦即民间之“鬼神”之说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猫2

下一篇:10年的目标

锅炉资讯

锅炉资讯

锅炉学习

锅炉学习

锅炉视频

锅炉视频

锅炉百科

锅炉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