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信息网 > 锅炉知识 > 锅炉百科

坦克坦克5

​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阵营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两大超级阵营也逐渐奠定了世界的格局,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阵营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两大超级阵营也逐渐奠定了世界的格局,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于坦克的研发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坦克战给战争的形势带来了空前的改变,坦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辅助步兵进攻的定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成为了主导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力量,这其中,诸多因素影响了坦克的作战效能,装甲、机动性、火炮口径、炮弹种类、布局结构等其他繁多微小的细节都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基于二战的经验,各国都开始了新的一轮军备竞赛,这就是冷战时代。


苏联

先来说说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在二战之后收纳了大面积的欧洲领土以及众多加盟国共和国,充足的资源让苏联人在工业上有了极大的进步,首先,根据二战得出来的结论,苏联军队认为坦克在外观上应当尽量的低矮,并且由于苏联幅员辽阔,平原广阔,所以机动性一定是最重要的,根据在“库尔斯克坦克会战”中总结的经验,机动能力决定了坦克在面对敌人时的主动性,在掌握了主动性的前提下,火力和装甲的优势才能发挥到最大。

于是一批中型坦克被作为主战坦克而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装备了85mm坦克炮的T-44坦克

T-44坦克装备了85毫米ZiS-S-53坦克炮、100毫米D-10T坦克炮、100毫米LB-1坦克炮,以及122毫米D-25-44坦克炮。T-44坦克完美的继承了t-34的布局和机动性,甚至还比T-34-85坦克轻了一吨。


使用了122mm火炮的t-44坦克,这种火炮在二战时期曾经是重型坦克IS-2的主炮,这种火炮曾经被寄希望于对抗虎王坦克,但最终被由于种种原因被证明不适合T-44坦克从而只制造了数量有限的样车,可以看出来,T-44坦克继续沿袭了正面的倾斜装甲,作为中型坦克,T-44坦克的正面装甲达到了120mm,最大速度为55km/h,在加满油之后可以行进240公里,在装备了外挂邮箱之后,可以达到320公里。

在T-44坦克的成功研发之后,苏联立刻着手开发起了下一代主战坦克,同样为中型坦克的T-54坦克,T-54坦克是有史以来生产最多,装备最广的坦克,其数量大约在86000-100000之间,其他改装型号更是数不胜数,其服役直到上世纪90年代。

T-54坦克早期型号,炮塔仍然是椭圆形,负重轮仍然是5对。

t-54坦克的量产型号,半蛋形炮塔是他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炮塔形状很有利于制造跳弹,对传统的动能弹(穿甲弹类)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T-54坦克重量为39吨,其炮塔正面厚度为205mm,正面倾斜装甲为120mm60度。其最大速度为51km/h,在邮箱装满的情况下拥有360公里的作战半径,虽然t-54坦克从未和北约军队有过正面交手,但是其经历了许多战争,越南战争,印巴战争甚至利比亚战争都能看到t-54的身影。当时任苏共总书记的玉米赫鲁晓夫也对中型坦克的研制大加推崇,他曾经说:“重型坦克(指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应当埋进垃圾堆然后在将地面踩踩平。”

网络游戏《坦克世界》中的t-54坦克,在早期版本中,T-54坦克非常强悍,作为当时的顶级中型坦克,T-54不仅速度快,而且火炮射速快,最重要的是他的装甲非常可靠,诡异的跳弹角度和倾斜装甲让敌人面对他时非常头疼,一不小心就会被T-54迂回包围,所以T-54被冠以当时互联网流传最强战斗力“城管”的绰号。

斯里兰卡陆军装备的t-54坦克,增加了外挂装甲和更换了主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名鼎鼎的59式坦克就是基于T-54坦克研发而来,59式坦克也是中国坦克面向现代的第一步。

1991年海湾战争中被遗弃的伊拉克陆军T-54坦克,海湾战争中的空军和导弹已经使得坦克无法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对战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战争的科技化是继机械化之后的又一大变革。T-54的缺点非常明显,它的俯角只有6度,并且炮控系统很糟糕,没法做到精准的远程射击,但T-54的初衷就是钢铁洪流的中坚力量,用数量淹没敌人,不过显然90年代的战争已经让T-54淘汰出局了。

T-54坦克之后,苏联又开始生产了T-62坦克,相对于T-54坦克,T-62坦克采取了全新的设计,并且在保留机动性的前提下大幅度的强化了火力。

装备了115mm滑膛炮的t-62坦克

T-62采用了新的火炮,令北约阵营忌惮三分的U-5TS1 125mm滑膛炮,全世界第一门为坦克量身定制的滑膛炮,滑膛炮炮弹不会因自旋而导致能量损失以及发射时炮管损耗较小而重新获得重视,用于设计坦克炮以后还可以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可以在3000米的距离击穿300mm的的垂直轧制钢装甲!这在当时可以稳稳的射爆北约的任何一款坦克的正面装甲,如酋长、征服者、挑战者或者M48等中型重型坦克。

网络游戏《战争雷霆》中的t-62坦克

同时,围绕着T-62坦克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珍宝岛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中方利用火箭筒击伤了一辆T-62坦克,但苏联士兵撤走之后将其炸沉,当时正值冬季,中国士兵不畏严寒潜入冰冷的河水中将其固定并打捞上岸,当时中国仍然装备着59式坦克,与T-62坦克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差距,正是基于了这台T-62,中国研制出了自己的69式坦克。

被缴获的T-62坦克,现存于北京的军事博物馆

如果T-62是苏联第二代坦克的巅峰,那么T-64就是第三代坦克的起点,同时T-62坦克也促成了北约阵营坦克的迭代。

T-64主战坦克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促使了克里姆林宫的领导者们不断研发新型坦克的强烈意愿,有了T-62的基础,T-64在前者基础上大大创新,T-64坦克的研制非常保密,直到1970年西方才意识到苏联正在列装一款新式坦克,并且T-64从未被出口,只在苏联境内服役。

北约阵营直到1980年才依靠德国的豹2坦克和美国的M60坦克勉强与苏联70年代的T-64坦克平分秋色,T-64的出现也直接加速了北约阵营的军备发展。

外观上乍一看和T-62坦克较为类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T-64已经是6对负重轮,并且炮塔也稍微靠后了一些,因为其装备了更加强力的火炮——D-81-125mm滑膛炮,这是迄今为止运用在坦克上的最大口径主炮,还记得T-44坦克吗?就是T-64爷爷辈的那台坦克,虽然也曾经装备了122mm大口径的坦克炮,但其根源还是来自于is-2而并非原创,T-64坦克的创新还不止在火力上,T-64坦克的正面倾斜装甲等效为450mm,并且速度也达到了60km/h,这在当时绝对碾轧了同级别的北约坦克,并且t-64b型坦克还能用炮管发射炮射导弹,这一改进让坦克的作战更加多样化,其还配备了激光测距仪,模拟弹道计算机,可以在远距离时先发制人,也就是说当t-64和敌人远距离相对时,t-64可以更快的测出弹道从而先开炮。

配备了反应装甲的T-64坦克,像极了中国古代士兵的鳞甲,该反应装甲为“接触”爆炸式反应装甲,在对抗北约坦克的破甲弹时非常有用,关于这种外挂式反应装甲我们下面着重提到。

T-64对于坦克的启发非常重要,它让苏联人意识到,坦克不仅作为单纯的地面武器,还应当承载平台功能,既能够承担战斗的主要任务,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改进升级的空间。而最好的证明就是在T-72坦克上,他在全球各地拥有不下30种改进型号。

T-72仍然继承了T-64的V领设计和半蛋形炮塔,主炮采用了125mm滑膛炮,和T-64一样,但T-72的自动装弹系统则大幅创新,采用了弹、药两次分装,这种做法对于弹药安全更加有保障,同时也方便在不同的弹种之间切换。

这种布局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对于炮塔中的操作人员来说,相当于他们坐在了弹药上,我们看看T-72的布局就明白了。

1驾驶员,2炮手,3车长/观察手,4弹药

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问题,一旦T-72的自动灭火装置失效,或者车体被击穿造成弹药殉爆,炮塔和炮塔内的成员会被直接炸飞。在叙利亚战场上尤其明显,叙利亚政府军的T-72坦克在没有步兵或者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被反政府武装用反坦克导弹炸飞的情况时有发生。


叙利亚政府军试图用坦克来清理城市中的狙击手,但是反政府武装利用rpg29击毁了一辆T-72坦克,视频中的的坦克是装备了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并且在击中T-72之后造成了瞬间殉爆,可能是击中了装甲的间隙才导致了毁伤力如此可怕的后效。

那么,什么是爆炸式反应装甲?不是装甲吗炸了还行?我们就来解释一下,反应装甲的工作原理。我们先来看下4种最普遍的炮弹对坦克装甲的杀伤模式。

1.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APFSDS

这种炮弹主要依靠动能,在游戏中也被戏称为“钢针”,用一个外壳来吸收弹药在炮管中爆炸时所产生的推力,在出膛之后脱壳,只留下金属做的弹体前进,依靠惯性来击穿目标的装甲从而达到杀伤效应,这种炮弹没有装药,完全依靠金属破片对敌人进行杀伤,虽然穿透力强,飞行速度快,但是有时候会造成过穿,就是打了一个窟窿进去,然后又打了一个窟窿出去,对于轻型单位的杀伤力就不是很理想。同时距离过远的情况下穿透力有衰减,这种依靠动能的穿甲弹也是最传统的反装甲炮弹。

2.高爆弹HE

最普通的炮弹,也叫做榴弹,弹头内部有装药,通常情况下口径越大,装药量越大。高爆弹不依靠穿透力,而是依靠作战部内的装药产生爆炸而杀伤人员、建筑或者装甲车辆,高爆弹对于人员和建筑都能造成较大的伤害,对于轻型装甲单位也可以造成较大毁伤,但是对于重型工事或是重型装甲单位的话,如果口径不是足够的大,就不能造成有效杀伤,因为其无法穿透装甲,其爆炸波也无法对装甲造成有效冲击,但如果口径足够大,无论何种装甲目标都可以被威胁到。

3.破甲弹HEAT(反坦克榴弹)

破甲弹使用成形装药技术达到来破坏装甲的目的。成形装药对付传统装甲(均质装甲)非常有效,不过对于现代的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却有力不从心之感。距离及初速对破甲弹的影响很小,对距离1000 m与100 m的目标有相同的效果,但由线膛炮发射时,炮弹的自转使金属射流提前分散,反而降低了破甲效果,所以线膛炮发射的HEAT弹一般采用滑动弹带减少自旋并以尾翼来稳定。破甲弹在接触装甲的一瞬间,前方引爆探针触发,雷管引燃金属成形内衬后方火药,并不是立即产生大规模爆炸,触发0.00006秒后火药引起的化学反应在金属(以软铜为主流)成形内衬中央熔融成金属喷流,每秒高达7000m的金属喷流贯穿战车的表面传统装甲,毁灭战车成员,达到瘫痪战车的目的。上面的叙利亚T-72坦克就是被rpg29的破甲火箭弹击中而殉爆。

4.碎甲弹HESH

英国人发明的一种榴弹,也被称作塑性榴弹,其爆炸原理是"噗叽"一下糊在目标装甲上并散开成饼状,然后引信在几毫秒之内被引爆从而将爆炸波完完全全的通过装甲传到给装甲内部的成员,同时还会造成装甲内部崩落造成大量杀伤,这种隔山打牛一样的伤害方式一度被认为是HEAT的有效竞争者,HESH在杀伤的同时还不会造成大量的破片,对于工事和轻重装甲单位都可以造成有效的杀伤,并且和HEAT,HE一样都不依靠动能,虽然飞行速度稍逊一筹,但在面对任何距离的目标时,其造成的杀伤力总是一样的。

为了应付破甲弹等不依靠动能杀伤的炮弹,前苏联最开始发明了爆炸式反应装甲,而以色列则是最先应用此类外挂装甲的国家,尽管技术参数略有不同,但大体上的工作方式如下:

当破甲弹或是导弹击中反应装甲时,射流引爆第一层炸药从而被分化干扰,如果第一层炸药没有挡住射流,则第二层炸药被引爆,炸药表面的金属板被爆炸冲击波炸飞,从而再次切割和分散射流,从而达到保护坦克主体不被射流所侵彻,但这种反应装甲对依靠动能的穿甲弹例如穿甲弹(AP),或者上面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则防护效果很有限,因为动能穿甲弹不能引爆其内部的火药,会直接击穿反应装甲后直接威胁到车体,并且爆炸式反应装甲对车辆附近的步兵单位也会有较大威胁,毕竟这一炸谁知道会崩到谁。

但爆炸式反应装甲重量轻,造价较为低廉,仍然广泛应用于各种坦克上,在应对破甲弹(HEAT)和碎甲弹(HESH)的时候往往是有良好效果的。现时发展方向是 一非爆炸的反应装甲,因为可以卸去冲击对穿甲弹效果较佳,但对于破甲弹的效果较差。二是以爆炸切断脱壳尾稳穿甲弹的弹芯,却意味反应装甲需要作多层布置并增加重量。

装备了“接触”反应装甲的T-72坦克

叙利亚政府军装备的T-72坦克,也许是由于资金困难,很多坦克并没有装备反应装甲。并且由于没有完整的立体作战体系,坦克往往成了巷战中最为容易对付的目标,任何扛着rpg的反政府武装分子都可以对其造成严重的威胁。

那么,有没有一种主动防御措施呢?在炮弹或者导弹击中自己之前先行将其破坏,俄罗斯就研发了一款主动保护装甲,坦克的电子系统在识别了飞来的导弹或炮弹之后,会向着威胁方向发射一枚定向爆破弹药,从而在其接触到车体之前将其引爆,目前这种防护措施已经得到了应用,并且结合反应装甲之后,将坦克的生存性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油管网友热评:

1.在俄罗斯,坦克干掉了RPG

2.人类永远不会让我感到意外,这玩意儿就好像有个家伙突然站起来说:嘿,我有个主意,咱们这坦克里可都是炸药,这玩意儿要是被炸了可不得了对吧?咱们干脆在外面放上炸药,然后这些炸药又会发射炸药,然后这些炸药发射的炸药会炸掉试图炸掉咱们坦克里炸药的那些炸药……..(真不愧是套娃之国)

以色列也研发了相同的技术,同样是在导弹击中之前提前将其诱爆以保护自身车辆。

这项技术已经在车辆上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防御火箭弹或是导弹。

让我们说回坦克,在T-72之后,苏联人继续研发了T-80,T-80和之前的坦克较为不同的是它虽然更加精密,但其维修和生产的成本都增加了很多,虽然其战场表现谈不上差,但其在战斗中的表现仍然像前几代坦克那样有足够的优点可圈可点,感觉就像现在的春晚,你说他不好吧,毕竟花了不少钱,你说他好吧,却又不像之前那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闪光点。

T-80是苏联第三代主站坦克,和艾布拉姆斯同属一个年代,其参加了车臣战争,但由于当时的指挥官把坦克投入了巷战,使得T-80的机动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并且其装弹机的布局和T-72几乎一样,这就使得其殉爆风险很高,在被从侧面打穿之后,金属射流很容易将其弹药引爆。

陷入泥沼的T-80坦克,虽然燃气轮机带来的动力非常给力,但其一旦发生损坏就难以维修。

T-80坦克在格罗兹尼的街头被炸毁,车体炮由于殉爆被炸飞。

可以看出t-80是装备了反应装甲的,但面对四面八方的火力,反应装甲并不能完全保障t-80的生存性,巷战让t-80失去了距离优势,在面对躲藏于墙头转角的步兵反坦克火力,t-80毫无招架之力。这场战争对于T-80来说是一场噩梦:一方面,被选中执行占领格罗兹尼任务的部队都没有做好参与这样大规模行动的准备;另一方面,驻守格罗兹尼的车臣叛军有不少曾在原苏军服役过以及从阿富汗战场下来的的老兵,相当有作战技巧,也对格罗兹尼大街小巷和地下管网了如指掌,更熟知苏式坦克及装甲车辆的弱点所在。

与此同时,参与这场行动T-80要么是没有爆炸反应装甲的T-80B,要么是战前才刚刚装上爆炸反应装甲的T-80BV;缺乏训练的T-80坦克兵更让一切雪上加霜,他们对躲在建筑物角落或站在高处的叛军发射的RPG破甲榴弹毫无对付方法,而这些火箭弹往往能直接击中坦克最缺乏装甲保护的部位,如发动机舱和油箱,造成致命伤害。据统计,每辆被摧毁的坦克平均被RPG火箭弹命中3~6次。大量坦克的被毁是因为自动装弹机内放置的弹药殉爆导致的:尽管装弹机所在的炮塔下部,外面有履带侧裙和路轮保护,可一旦侧装甲被RPG击穿,装弹机内放置的待击发弹药会迅速被高温金属射流引爆;另外,一旦发动机盖板被RPG击中,发动机爆炸产生的火焰会迅速穿过发动机舱与人员舱之间的防火墙引燃发射药产生殉爆。与此同时

俄军进入格罗兹尼后的第一个月就有总计62辆T-72和T-80坦克被摧毁,其中61辆坦克因为没有爆炸反应装甲保护的部位被击中所致,包括车身侧面、后面、发动机盖和后甲板,以及炮塔顶部、进出舱门;包括坦克在内被摧毁的装甲车辆共225辆,占参战装甲车辆总数的10.23%,全部战后送到库宾卡接受分析。经过2个月的分析后,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乔夫认为在车臣的溃败应归咎于坦克的设计问题,试图把社会的关注从作战部队训练不足、行动缺乏周密、指挥不当等真正导致战败的原因上移开。1995年2月20日,俄罗斯陆军装甲兵总指挥部的А·高尔金中将发表了关于被摧毁装甲车的调查结果,成功说服国防部不再采购任何燃气轮机坦克。这场战争后,T-80主战坦克再也没有参与夺取城市作战,只用于在安全距离外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有不同意见者认为T-72在格罗兹尼市区战斗中表现同样糟糕,他们列出两点理由:苏联解体后俄军缺乏资金,新一代坦克兵自然也无法接受足够的训练;攻入格罗兹尼的坦克部队也没有足够的步兵支援,无异于自杀。

但值得一提的是T-80的火控系统十分出色,其垂直稳定设备让坦克更容易的锁定目标,这也算是T-80较为优秀的一点。

乌克兰哈尔科夫装备制造厂的T-80坦克垂稳系统展示,无论坦克处在行进还是转向的时候,炮管总能稳定在一个高度,这对行进之间开火的帮助很大。

哈尔科夫装备制造厂的T-80坦克垂稳系统展示,无论坦克处在行进还是转向的时候,炮管总能稳定在一个高度,这对行进之间开火的帮助很大。


视频中的父子驾驶的就是T-80坦克,可以看到装弹机就在炮手的正下方,父亲教导儿子如何装填弹药,这真是一项有趣又充满意义的亲子行为XD

T-80坦克至今还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服役,中国也在80年代购买了50台用于研究。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存档,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在坦克研究方面,只能改良升级现有坦克,于是在90年代处,俄罗斯人在T-72b的基础上大幅改进,最终将这一升级型号称为T-90。

最初的T-90可视为T-72混合了T-80优点的产物,T-90并非有人认为的那样是源于T-72的底盘加上T-80的炮塔。实际上就是源自T-72B坦克底盘与炮塔基础上,并全面更新了火控系统。T-90继承了T-72坦克的配置方案,基本沿用了T-72主战坦克的构型,采用自动装填机使乘员减到车长、炮手、驾驶3名乘员。严格意义上说T-90算是一种衍生自T-72的衍生改进型。一些习惯T-72的海外用户也选择了T-90,印度,阿塞拜疆,科威特,伊拉克和埃及等国家都购买过T-90坦克。

后续改进型号T-90AM/T-90M换装“化石”(Relikt)爆炸反应装甲完整连续覆盖了炮塔与车体正面,当爆炸装甲启动时造成若干横向金属射流,可以有效防御动能弹,同时在炮塔尾部新设置了尾弹舱储存备用弹药,减少车体内储放弹药降低在坦克中弹产生殉爆的危害,不像T-72那样一发炮弹全家飞天。

T-90前期型号炮塔还装有Elektromashina生产的Shtora-1 (Штора-1) 光电干扰系统防御套件,用于防御反坦克导弹的来袭。此系统包含在炮塔正面两具红外线光电干扰器,装在炮塔上四具被动激光感应警报器,两组带气溶胶烟雾弹发射器,全部链接到一台电脑来自动控制。

T-90红外干扰器看上去就像两个血红的大眼睛,远处看去宛如恶魔一般,在游戏中如果被T-90识别出来,她的红色眼睛会直愣愣的盯住你,令人感到一阵胆寒。

Shtora-1可以在坦克被激光定位型的武器照射时向乘员发出警告还会自动将炮口对准威胁来源方向,TShU1-7 EOCMDAS红外线干扰器可以干扰许多反坦克武器的线性瞄准系统,通过产生假图像,起到使跟踪器“受骗上当”去追踪虚假目标的作用,烟雾弹可以即时自动发射,挡住激光指示系统或光学装置。在3秒内产生持续二十秒的烟幕,使敌方导弹失去目标。

T-90:“我看到你了”

当然沙雕网友们怎么可以放过T-90玩梗呢,于是乎制作了不少关于T-90的表情包,因为她的两个红外干扰器实在是过于显眼了。

瑞典女孩

爱尔兰女孩

西班牙女孩

俄罗斯女孩

T-90至今为止仍然是俄罗斯陆军的主战坦克,装备了125mm的祖传滑膛炮,12缸增压柴油发动机,重量为46.5吨,最大速度达到了80km/h,其配备了“竞技场”主动防御系统,可以很好的对抗非动能炮弹和导弹,这足以应对大多数战场情况。


1993年V-90坦克初期生产型安装的是V-84ms型四冲程12缸 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由T-72b的原型设计衍生而来,最大功率840马力。之后的T-90a、T-90s安装了V-92s2型12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是V-84的改进型,最大功率1,000马力。T-90坦克的动力传动装置是与t-72坦克类似的行星机械式传动装置,有2个侧变速箱、7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车体每侧有6个带橡胶轮缘的直径750毫米负重轮。T-90am采用的是1130马力V-92s2f柴油发动机与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在俄罗斯陆军的1999年测试报告中,T-90被各种RPG火箭推进榴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反坦克导弹击中,其装甲挡下了大部分攻击,评估结论超过了T-80u的防护力。T-90除主动和被动防御系统外,还配备核生化防护装备、烟尘过滤和自动灭火装置。

2009年,乌拉尔拖拉机车辆制造场开始研发最新一代的“阿玛塔主战坦克”既T-14主战坦克,搭载一门全新设计的125毫米2A82-1M型滑膛炮,而不是因袭沿用了半个世纪的125毫米2A46系列,也可以根据需求换成152mm的2a83滑膛炮。T-14显然非常重视环境探知与生存能力,目前可以从炮塔上识别出朝向四面的毫米波雷达,用来探测迫近的反战车武器。另外也能见到全向光学影像感测器,可建立360度全方位的环境视觉。

T-14"阿玛塔”主战坦克

T-14主战坦克装备了“孔雀石”反应装甲,和“阿富汗石”主动防御系统,T-14 阿玛塔战车配备全自动装填的无人炮塔,车辆的三名组员(车长、驾驶、炮手)均坐在T炮塔前方一个等效900mm均质装甲的装甲防护舱以增加遭到致命性击中时成员的存活率,正面车体装甲的等效防御也在1400mm以上。并且T-14对于科技的依赖是前所未有的,其配备了特殊波段雷达,和隐身系统,并且还拥有足以在电子干扰下正常运作的无线电台。

几台T-14坦克可以进行极为高效的信息共享,所有车辆都能实时接收运行情况并自动计算火力控制系统的弹道数据。

这就相当于,一台T-14的信息就可以同步分享给队伍中的其他T-14坦克和作战单位,一台坦克受到攻击,其计算机能有效分析出弹道来源,误差仅在17米之内,其他坦克也会收到消息,对伤害源头进行追踪和锁定,这种战斗效率直接决定了在恶劣的战场情况下的生存几率,不再像之前那个叙利亚T-72在看前方友军坦克遭到袭击殉爆后手足无措。T-14会拦截掉火箭弹然后迅速分析出伤害来源,最后一发轰掉目标。

T-14的坦克正面、侧面和顶部均装备了反应装甲,但T-14的造价非常昂贵,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得不宣布俄罗斯陆军将升级现有的坦克,而不是大规模生产T-14坦克,目前也仅有20台T-14坦克生产完毕,但俄罗斯陆军仍然下达了 80台的订单。

虽然俄军方已经宣布T-14会在陆军中正式服役,但对于这个宝贝疙瘩的实战性能仍未可知,目前俄罗斯并没有打算出口T-14坦克的计划。所以T-14的具体性能和实战参数还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神秘。

苏联关于坦克的大胆尝试还有很多,在1957年,这种坦克属于重型突击坦克,是为了应对核战争而研制的,它就是279工程。

279工程的正面装甲等效为269mm,炮塔为305mm,椭圆形的车身让他的侧面和正面可以在任意距离免疫122mm和90mm的穿甲弹射击,并且其主炮口径也达到了130mm,这也远超当时北约的任何一款坦克,虽然其4条履带极好的提升了地形适应性和越野性能,平均每平方厘米仅为0.6千克的土壤压力,这在当时是相当惊人的,但是四条履带在转弯时会非常困难,其履带的阻力会影响机动性,这种阻力是两条履带的12倍。

炮塔超级扁的778工程,看上去就像是图片被挤压了,设计的初衷是打造一款坦克中的驱逐舰,其125mm的主炮不仅能发射炮弹,还能发射导弹,其低矮的而外形是为了尽量减少被弹面积,同时更好的隐藏自己的轮廓,打了就跑,但最终由于其他原因被780工程所取代。


北约阵营的英文简称为NATO,主要国家有联邦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共14个国家,在二战结束后,每个国家都开展了各自的坦克研发,和苏联所不同的是,北约各国的坦克区别很大,无论是外观还是结构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或者设计理念。

英国

英国在二战之后处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危机中,但凭借着彗星和征服者系列坦克,英国的坦克还算是出游世界第一梯队,百夫长坦克作为二战后的冷战时期英国陆军着重发展的坦克,最早设计于1943年,但由于加载的比较慢,刚进入战场的时候服务器就结算了,于是只能在二战之后慢慢改进。

百夫长MK1,这种坦克还曾经在西德大量装备

百夫长MK1的炮塔正面厚度为152mm,车体正面装甲的厚度为76mm,可以抵挡虎式和黑豹坦克的正面射击,其主炮是76.2mm的17磅炮,这种跑可以在3公里的距离时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百夫长MK3,将正面装甲增强到了118mm,同时车体侧面和后面的装甲也提升到了51mm,虽然装甲除了正面有较大提升,但侧面在30度角度下仍然可以被同期的苏联t-54坦克击穿,百夫长MK3的主炮换成了20磅炮,口径为84.4mm。

百夫长MK5,最开始设计的是装备了20磅炮,但是就在此时,英国的研发出了新兴的坦克炮,在经过了从叙利亚“找到”的T-54坦克测试之后,新型的坦克炮L7系列线膛炮被正式安装在了百夫长坦克上。

换装了L7线膛炮的百夫长MK5,这种主不仅英国使用,同时也授权给了美国和以色列等国使用,L7线膛炮的口径为105mm,随着不断的衍生,L7线膛炮成为了冷战中北约阵营装备最广泛的主要武器,目前,L7线膛炮已经发展到可以发射击穿600mm均质装甲的炮弹,这足以满足一般战争需求。

北约传家宝L7105mm主炮仍然采用膛线设计,这与其当时使用的主要炮弹有关系,英国从二战以来一直使用实心穿甲弹,也就是玩家们戏称的“铁砣”,所以主要依靠动能来杀伤敌方装甲车辆,故这门主炮在使用脱壳稳定尾翼穿甲弹时效果非常好,可以在2千米的距离时击穿T-54坦克的正面装甲。

值得一说的是,百夫长坦克在朝鲜战场上也曾经参与过大小战斗,并且还被志愿军击毁过,但都是步兵击毁,并没有记载志愿军使用坦克正面和百夫长有过对抗。

志愿军通常都是使用炸药包提前预埋到坦克的经过地点,利用坦克的视野盲区,将坦克炸毁。

炸药包或提前点燃导火索等坦克经过时引爆,或直接投掷在坦克的引擎盖上,虽然有时候无法立刻炸毁坦克,但大多数时候坦克都会因为剧烈的爆炸而失去行动能力,里面的坦克兵们也就纷纷逃离了。上图的百夫长坦克侧面有两个弹孔,但这都不是致命伤,而坦克屁股已经开了花,履带也被炸断,就连最后一个负重轮也完全变形,很有可能就是在坦克经过炸药包的时候被击毁,失去控制之后一头扎进了沟里。

英国还研制了最后一款重型坦克,名为“征服者”。考虑到本土防御需要不再依靠坦克,所以英国人对于重型坦克而研发在征服者之后便戛然而止。

征服者MK1重型坦克

征服者坦克搭载了一门120mm口径的高穿深主炮,其设计目的旨在对抗苏联装备的is-3重型坦克,主炮类型为120mm L7A1火炮,这种坦克的重量为65吨,正面装甲为130mm的倾斜装甲,等效防护大约为300-313mm之间,研究人员认为这足以抵抗is-3 122mm主炮在任何距离的正面射击。

不同于苏联人坦克的傻大黑粗,英国人对于坦克颜值的要求好像一直都在线,毕竟按照wot玩家的玄学:决定一辆坦克威力的因素有一半在颜值上。TMD那么丑还给老子对线?不丢人吗?(M103伤心的低下了大脑袋)。

因为其炮塔侧面看上去过于像一个茄子,所以被冠以茄子头绰号的美国M103重型坦克,和英国的征服者坦克同属一个年代的产物。二者均为对抗苏联is-3坦克而研发。

征服者的火力非常出色,但其机动性非常差,其发动机为劳斯莱斯流星M120 MK2,这种发动机可以产生810匹的马力,尽管有5个前进挡,征服者的地面速度也只有34km/h,越野时只有12mk/h。

《坦克世界》中的10级重型坦克——超级征服者,正面装备了反应装甲和外挂焊接装甲,主炮的精准程度和穿透力在游戏中也是极为出色,在顶级重坦中堪称一个版本的神。

另外一点饱受诟病的是,征服者的备弹输送非常X蛋,只能由人工完成,其弹头为20磅,弹药为50磅,按照陆军的要求,合格的装填手必须在1分钟给之内完成4次弹药装填,而这就让装填手叫苦不迭,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弹药的大小几乎等于一个成年人身长的一半,粗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陆军的要求,装填手每分钟就要手动装填280磅的弹药。

在停止研发征服者重型坦克之后,英国人把目标放在了主战坦克的研发上,在百夫长坦克获得成功之后,英国人成功造出了“酋长”坦克,在1966年服役的时候,酋长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其速度不但快于百夫长,续航能力也超过同时期联邦德国的豹1坦克,并且还搭载了为其量身定做的L11A5 120mm坦克炮。

酋长MK1,从其宽大的负重轮就可以看出,其机动性非常良好。

酋长坦克的最高速度可达到48km/h,重量为55吨,正面装甲为195mm,侧面为135mm,后面则是35mm,在防护性能上完全不输给同时期的苏联T-62或者T-64坦克,并且其主炮的口径也要比同期的苏联坦克口径大,其主炮还装备了垂直稳定系统和激光测距仪,可以使用的弹药包括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和祖传碎甲弹。

酋长坦克在英国共有700多辆先后服役,同时在北非和以色列等国家约有1300辆出口型号。

随着以苏联解体为信号的冷战结束,各国的军备竞赛不再像之前那样高歌猛进,转而发展经济,但北约仍然没有解散,而英国也没有停下继续研发坦克的脚步,还记得二战时期的A30坦克吗?也叫做A30挑战者,英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新式的战车。

挑战者主战坦克,曾经在海湾战争中在低级房大杀四方,挑战者坦克总共击毁了300多辆T-54和T-62等坦克。

挑战者坦克的主炮是L11A5滑膛炮,并且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6km/h,同时还配备了激光测距仪,夜间热成像瞄准系统,这让他可以轻松的在远距离和黑夜中识别敌方坦克并一一点名。

在夜间热成像系统中所有散发热量的物体会呈现较为明亮的轮廓,如正在发动的坦克排出的热气,坦克本身的车体也会和周围背景完全不同。

随着挑战者1坦克的成功,英国又着手研发了挑战者2坦克并且一直服役至今,但和他的前辈挑战者1坦克区别较大,只有百分之五的零件可以通用。

挑战者2使用了最新的L30A1 120mm线膛炮,这是专门为挑战者2而打造的最新武器,和之前的滑膛炮不同,可能是为了能够使用更多的炮弹种类,所以弃用了祖传的120滑膛炮。

挑战者2坦克还曾经被投放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英国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在海湾战争中割草无双的战绩,他确实做到了,挑战者2从未被敌方击毁过,但是被友军击毁了一辆。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一辆挑战者2坦克在交火中,而另一辆挑战者2试图迂回到友军侧面进行火力增援,但被友军误认为是敌方坦克试图偷袭自己的侧面,从而像其发射了一发穿甲弹,这直接导致了前来增援的挑战者2瞬间爆炸。

这辆可怜的挑战者2的弹药被当场引爆,炮塔也在爆炸下被炸飞了一段距离,看起来仿佛是一台fvb183坦克歼击车(才不是),没有太详细的资料显示其成员如何,但凭借照片中惨烈的车体损毁来看,恐怕是凶多吉少。(队友:“你tm能不能开一下麦,语音交流可以吗?)

挑战者2坦克一直服役至今,英国除了升级和改动之外,并没有研发过新的坦克,作为坦克的发明者,日不落帝国还宣布将延长挑战者2坦克的服役期限延长到2035年,届时也许还是会对其进行新的升级,也许是导弹或无人机对坦克的威胁让他在战场上不再拥有昔日的荣光。

法国

同样作为二战战胜国的法国也在冷战时大力研发自己的坦克,法国试图将汲取的教训纳入新的坦克研发中,这其中就包含了坦克应该强调了火力和机动性。而法国陆军秉承着大胆创新的态度研发了摇摆式炮塔,并且把该炮塔大规模应用于自家坦克上。

AMX13是一款以侦察为主的轻型坦克,也是目前为止装备摇摆式炮塔并且生产最多的法国坦克。其主炮为75mm的SA-50主炮,这种炮的设计主要模仿了二战时期德国黑豹坦克的KwK42火炮,并且其还拥有全自动装弹机。

这种轻型坦克仅重不到14吨,炮塔可以360度旋转,但其威力相对一般,在发射穿甲弹的时候仅能在1公里距离上击穿80mm的钢装甲,但其速度可以达到60km/h,相对的,装甲也很薄,最厚的敌方也只有40mm。

法国人对于摇摆式炮塔的发明其实还是很有突破性的,按照通常的逻辑,主炮越重,就需要越重的车体来承载,至少作为坦克是这样的,除非你是一门火炮运载车......但法国人偏不,就是要小车扛大炮而且跑得飞快,白嫖两发之后立刻就走,这种骚操作法国人总是领先世界的,基于这种理念,摇摆式炮塔通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两个部分间由两个独立的承轴支撑。主炮的垂直移动(上升及下降)以及缓冲后座力的作业皆由炮塔的上半部完成,下半部则负责左右旋转。

坦克世界手游中的amx13,由于自动装填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射速,加上车速很快,所以经常会偷袭这些行动缓慢的老同志。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摇摆式炮塔可以在较小的炮塔上安装更大的火炮;摇摆式炮塔安装由于主炮被固定于上部炮塔中,因此在摇摆式炮塔上安装自动装弹机十分容易;在传统炮塔上,由于主炮必须回到水平状态方能重新装填弹药,因此自动装弹机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法国设计的自动装弹机使用了两个装有六发弹药的旋转弹仓,并能发射两种不同的弹种,提高了坦克的快速反应能力。自动装弹机更为简便。此外,摇摆式炮塔的特殊设计也能减少大口径主炮巨大的后座力。但缺点也非常明显,这种炮塔的俯仰角非常糟糕,无法适应复杂的地形,另外防护性能很差。

炮塔的密封性也很糟糕,无法做到防生化,防水和防气,这种缺点放在了采用摇摆炮塔的重型坦克上就会更加糟糕,并且一旦弹夹打光,在战斗中重新装填也是非常不现实的,只能撤出战斗重新往炮塔中装填弹药。

但这并不影响AMX13坦克的发挥,这种坦克被广泛出口到世界很多国家,并且一直服役到上世纪的90年代。

秉承着摇摆式炮塔这一贯穿法国坦克的理念,法国人还研发了AMX50/100。

AMX50/100的主炮口径为100mm,重量为59吨,其潜在对手仍然是苏联的IS-3重型坦克,为了容纳更大的弹舱,炮塔的高度又被增加了,炮塔座圈被加厚,提升了一些防护能力。

AMX50/100的原型车,其车体仿照了虎王坦克。

随后又生产了AMX50/120坦克,这次炮塔又要比50 100大了一圈,为了容纳更大的炮弹和装弹机,法国人不得不牺牲了防护以减轻重量从而提升速度,虽然车体装甲有150mm,但是其炮塔的装甲厚度只有40mm。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AMX50/120的速度可以达到51km/h,可是军方仍然不满意,他们要求速度至少要到60以上,最终由于发动机和过于突出的缺点AMX50/120在生产出6台样车后终止了研发。

AMX50/120无论如何仍然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奈何在60年代法国不具备更加先进的发动机,并且无法接受缺点和优点都十分突出的摇摆式炮塔设计,转而投向技术较为成熟且普遍的坦克设计上。

不过摇摆式炮塔的命运还没有终结,他仍然被广泛应用到了法国的装甲车上,法国人把摇摆式炮塔还成功的安装在了轮式装甲车上,从而形成了EBR装甲车。

这种装甲车主要用来侦察和突袭,其轮胎的机动能力要强于履带,并且速度可以达到105km/h,就算是越野状态也有60km/h的速度,在网络游戏《战争雷霆》中,EBR可谓是臭名昭著,被玩家们称作戴高乐的棺材,他凭借着机动可以抢占各种先机,蹲在草丛里打黑枪然后快速转移,稍不留神就会绕道你后面一顿输出,打的那些机动性稍差的玩家叫苦不迭。

战争雷霆中的EBR,悄咪咪绕到后面搞偷袭简直是家常便饭,堪称AMX13灵魂附体。

法国虽然发明了摇摆式炮塔,但仍然没有放弃通常的传统炮塔,于是在1950年又重新设计了一款中型坦克,法国人认为在当时坦克的护甲再怎么升级也无法阻挡炮弹,于是乎干脆把全部的技能点都用在了火力和机动上,“只要打不着,装甲还有啥用?”于是AMX30被研发了出来。

AMX30装备了一门105mm的火炮,并且速度可以达到65km/h,其火炮没有使用装弹机,而是手动装填,但是其装甲却非常薄,仅能防御一些轻武器或是小口径的机炮,对于火箭弹或者炮弹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AMX最厚的车体正面装甲也只有80mm,而最薄顶部和底部装甲只有15mm和20mm,任何步兵反坦克武器都可以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尤其是反坦克地雷,如果在其底盘装甲处爆炸,整个车组恐怕都会瞬间升天。随后法国人又对AMX30进行了不少现代化的升级和改装,其中最为成功的是AMX30B。

首先是提升了AMX30的火控系统,使得主炮的俯仰角扩大到了-8°到+40°,同时还将同轴的机枪换成了20mm的机炮,这样一来就让他具备了对抗低空的直升机的能力,后来到了1980年代,AMX30B还装备了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系统,引擎和变速箱也被升级成了更先进的型号,到了1998年,对500多辆AMX30B又进一步改造,让这些坦克使用了新的雷诺Mack E9 750 hp发动机,功率更大,燃油效率更高.

AMX30B一直服役到了90年代,由于信息化作战的要求,法国陆军停止了对它的升级和改进,一些型号被出口到中东或是非洲,而法国政府于1992年使用更加先进的勒克莱尔坦克取代了AMX30B。

勒克莱尔坦克曾经是世界上最贵的坦克,直到韩国的K2坦克和日本的10式坦克出现之后他才降至第三。

勒克莱尔的主炮使用的是GIAT CN120-26 120毫米滑膛炮,可以和其他北约120mm战车如德国豹2型坦克和美国M1艾布兰共用弹药,炮管上有隔热套筒,但没有自动排烟器,这是因为法国坦克采用压缩空气吹除炮管的硝烟。炮塔设有自动装弹机,以减少一名装弹手的配置。设计上是先有自动装弹机再围着它建造炮塔,与其他战车先有炮塔再放入装弹机的设计不同,因此减少了很多问题。装弹机每分钟可装12发。

勒克莱尔装有GIAT公司Galix战斗载具防御系统,可以发射烟雾弹和红外线干扰弹,或是反人员榴弹。装甲采用模组化设计,炮塔和外壳是用焊接钢板外挂的复合装甲,可以轻松升级或更换装甲块。

其装甲也相当于600-640毫米的装甲钢,在9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脸最厚的主战坦克,并且其所有的设计和结构都被压缩到了最紧凑从而增大装甲的极限,同时车体外还挂在了钨钛合金的装甲,但在2001年被更换成了更轻、对破甲弹防御更好的反应装甲。

勒克莱尔的发动机可以提供1500马力的超强动力,在公路急速可以达到72km/h,这对于56吨的坦克来说已经是相当快的速度了,并且液压式悬挂也对越野和特殊地形的驾驶提供了保障,重甲+急速的理念于之前的AMX30可谓是完全不同,彻底否定了自冷战以来的“装甲无用论”。

勒克莱尔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目前有13台部署在黎巴嫩南部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此前也有15台勒克莱尔在科索沃执行过相同的维和任务,表现令人满意。


德国

德国虽然在二战战败之后被一堵墙分隔了将近30年,重工业尤其是军工被限制无法自行研发,但西德作为顶住钢铁洪流的第一线,免不了要拥有足够的武力来维持军力对比,一开始西德和东德分别装备了由北约和苏联提供的坦克和装甲车,只要印上德国陆军的logo就可以瞄准了轰他娘的,但是作为二战中最优秀坦克的诞生地,保时捷公司还是在北约的授意下开始研发新一代的主战坦克。

北约阵营和苏联阵营日常对峙,西德方面使用美国的M47和M48坦克,而东德方面使用的则是T-54和T-62。

1956年保时捷公司接到任务后,首先制定了规格,第一这种坦克的重量必须在30吨以下,机动性要优于目前的同等吨位坦克,并且英国也主动提供了自己当时最为先进的L7主炮。

这种坦克的工程代号是“标准型坦克”,旨在制造一种现代化、通用化的坦克,以取代目前国防军装备的美制M47和M48巴顿坦克,保时捷仍然沿用了用动物来命名坦克的“祖制”,这款坦克被称作“豹”,和二战时期的“黑豹”不同,这里的“豹”是美洲豹的意思。

但很快,1957年新的要求下达了,要求功率重量比为每吨30马力,两侧能够承受20毫米速射炮的打击,并且能够在核辐射战场条件下作战。此外,主要武器必须包括105毫米口径武器(已选择新的英制L7A3 105毫米火炮),同时载弹量也要符合北约标准,机动性仍然是第一的,其次是火力,而装甲则并不重要,因为当时任何装甲都无法抵挡破甲弹(HEAT)的攻击,于AMX30一样基本属于裸奔状态。

豹1的第二个原型车,这台原型车开启了一个传奇车型,豹1正式服役之后,包括挪威,芬兰丹麦以及意大利都装备了豹1坦克。

德国陆军装备的豹1坦克

挪威陆军的豹1坦克

在1980年,豹1进行了最后一次升级,豹1A5升级了完全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和完全有效的夜视/恶劣天气视觉系统,并且将炮塔两侧的弹药架移到了炮塔后方,同时新的火控系统和新的装甲系统也得到了新的应用,虽然车体装甲一直很薄,但是这种附加的螺栓式聚碳酸酯(Lexan)装甲板可以提高对动能穿甲弹的防御能力。

巴西陆军装备的豹1A5坦克,目前豹1A5仍然在世界的多个国家服役。

在豹1获得成功之后,很快在70年代豹2的研发被提上了日程。

豹2配备了120mm 莱茵金属滑膛炮,重量为62.3吨,其装甲为增强钢、钨以及符合装甲构成,尽管重量不轻,但其速度可以达到70km/h,豹2的装甲虽然不弱,但一直令人诟病,在叙利亚战场,豹2A4坦克还曾经被摧毁过。

在叙利亚被击毁的豹2A4坦克,这种坦克在土耳其陆军中服役,被击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反坦克导弹击中了豹2A4的弹药架,造成弹药殉爆,从而炮塔也被炸飞。

然而随着豹2 继续改良,豹2A7已经装备了以色列的Trophy主动防御系统以用来应对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包括步兵手持类的反坦克武器。

不过尽管豹2系列一直在改良,但不变的是,豹2坦克始终没有自动装弹机,一切弹药均为装填手人肉装填。

豹2的弹舱设置在炮塔尾部,需要装填手转身从隔间里取出炮弹,然后塞进炮闩中

技能熟练度较高的装填手可以做到8秒之内就装填完毕,甚至更快,这样一看比自动装弹机可划算多了。

“豹2A7是里没有挽过的传新版本,系兄弟就拿RPG砍我”,装备了反应装甲和主动防御系统的豹2A7的重量几乎有70吨,并且还改进了自动灭火系统,以避免车体被击穿之后的火焰威胁到成员或弹药架,同时车载网络,信息共享等功能也使得豹2A7在战场上增加生存和灵活性得到了加强,在2020年丹麦陆军已经收到了44台豹2A7。

美国

美国在二战之后可谓赚的盆满钵满,一方面其在欧洲获得了空前的统治权,另一方面大量的科学家以及科技被美国掌握,尤其是冷战对峙开始后,美国也是加足了马力来和苏联人比攀科技,从地面到空中再到外太空,美国一直是北约的中坚力量。

有了二战时候M26潘兴坦克的底子,美国人顺理成章的对其进行了全面升级,为了应对苏联人的中型坦克,这种升级版的M26潘兴必须具备靠谱的正面装甲,和足以击穿T-34-85和is-2坦克正面装甲的主炮,这种坦克被命名为M46巴顿,以二战时著名的美国将领而命名。

M46巴顿采用了90mm M3A1坦克炮,这是一门根据防空炮而改装而来的火炮,和德国的虎式坦克一样,主炮全部是来自防空炮,其发射穿甲弹的时候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60°的130mm的均质钢装甲。

M46的速度可以达到48km/h,这对于43吨的巴顿来说已经够用了。

朝鲜战场上的M46巴顿坦克,其车体和炮塔上还由老虎模样的涂装。

很快在50年代中期,美国人就计划制造一款主战坦克,用来替代军队中的潘兴和谢尔曼坦克,于是对M46巴顿又进行了重新的升级,最终制造出了M47巴顿2,主要改动部分是加强了传动系统和发动机,最高速也达到了60km/h,并且他的炮塔更大,同时还装备了测距仪和新型的M36主炮,以增加首发命中率。

相比较苏联坦克,美国坦克的车体更高,且炮塔更大,这样的好处是带来了更大的俯仰角以及更加完善的内部结构,要知道早期的T-34坦克为了节省地方,就连换挡都要用锤子将齿轮敲进去,而美国把机械化和科技化优先的概念应用到武器装备上可谓是常态了,这一点和德国非常类似,M47巴顿甚至还装备了橡胶履带和静音设备,旨在降低行进中所产生的噪音。

M47的散热格栅也大的夸张,这都要归功于他强大的发动机,V12风冷双涡轮汽油发动机能带来810匹的强大马力,880升的油量可以让他在48公里的速度上完成150公里的越野行驶。

有了M46和M47,顺理成章的是M48的出现,M48也叫做巴顿3坦克,但是M48的设计并不是由M47改进而来,而是重新从M26潘兴的基础上研发,这让M48和M47有着较大的差异,M48彻底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全新的炮塔的底盘,更加稳定的悬挂系统,早期的M48仍然使用90mm的火炮,但是在后期的升级之后换上了一门105mm的L7坦克炮。

M48有个很明显的标志,他的圆角形状的炮盾是他的特点之一,也被称作猪鼻子,炮盾拥有110mm的厚度,加上炮塔的180mm,等于正面等效280mm,这对于中型坦克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并且由于其炮塔较大,所以防护性能就相对来说重要一些。

M48曾经在越南服役,并且专门为了越南的作战环境还安装了照明设备,夜视设备和立体测距仪。

M48与M47的外观最为明显的不同除了炮盾,还有他的发动机散热设备,M47是朝后,而M48则是向上,这一点也许可以帮助到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们,方便他们在丛林作战环境可以将坦克当作掩体的同时还不用担心被热气烤熟。

台湾也曾购买过很多M48坦克,在经过一系列升级之后至今仍在服役,并且他们将M48坦克称作勇虎,但台湾坦克的技术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前段时间还发生过坦克撞在电线杆上然后翻车,结果导致一名士兵死亡的惨剧。

发生事故的坦克是M41沃克斗牛犬坦克,这种坦克旨在替换二战时期的M24霞飞坦克,是一种轻型坦克,但他可以装备76mm,90mm和120mm三种火炮,这是一种大胆尝试。

M41也曾使用在西德,其76mm的火炮已经可以应对t-54坦克的正面装甲,但M41被吐槽内部过于拥挤,并且噪音太大,这对侦察任务十分不利,并且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情况下对于燃料的消耗相当大。M41最开始叫做小斗牛犬,后来为了纪念1951年由于车祸而身亡的沃克将军而改名为M41沃克斗牛犬,现在看来这都是flag,不难理解台湾那边为啥会被个电线杆弄翻车了。

M41也在战后的日本部署过一些,主要为日本陆军自卫队使用,同时很多美国的盟国也进口过M41.

而在M48坦克的基础之上,美国人又再次将其进行了升级和改良,首先将其薄弱之处的装甲加强,其次将发动机换成了柴油发动机,并且配备了自动灭火设备,以及红外夜视仪,最终这种改良的型号被命名为M60。

标志性的炮盾依然保留,但车体的前装甲更加尖锐,和之前带有一些弧度的正面装甲差别很大。

M60的主炮依旧是一门105mm的L7坦克炮,其主要对手是苏联当时的t-54坦克,从1959年到1987年间,M60进行了多次升级。

装备了152mm火炮的M60A1E1,全新的炮塔,夜视设备,新的火力控制系统和坦克制导武器系统,用于发射Shilleila反坦克制导导弹。

M60A2, 在1972年至1974年期间生产,生产的车辆总数为526辆。安装了带有152毫米炮的新塔-发射器,可同时发射常规炮弹和反坦克制导导弹“ Shilleila“,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瞄准镜和电子弹道计算机,无源夜视设备。

美国还从法国那里拿到了摇摆式炮塔的技术,他们先后设计了好几款重型和中型的带有摇摆炮塔的坦克。

起初他们设计了一款搭载120mm炮的坦克T57,最开始计划采用90mm的主炮,实验获得成功,然后美国陆军希望将120mm主炮放上炮塔,从而做到火力最大化,T57上使用的自动装载机包括一个位于枪下方的8发圆形弹鼓(类似左轮手枪一样),以及一个在相对于后膛和弹匣的位置之间用于装载炮弹的装载机。该装载机专为推动炮弹装填而设计

1:液压捣打臂撤回一圈并将其对准缺口。

2:夯锤将弹药推入缺口,触发其关闭。

3:开火

4:开火的后效使打开后膛的电子开关跳闸。

5:弹鼓重新装弹,同时将用完的蛋壳从炮塔的出弹口弹出。

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造出样车,但有网友发现在ebay上居然有人把陈列在陆军档案馆里的T57模型公开拍卖……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买家。

这个模型重10公斤,由纯铝制成

虽然重型坦克T57泡汤了,但是中型的摇摆炮塔坦克T69却是存在样车的。

T69中型坦克的炮塔是单独的铸造件,液压传动系统可让其拥有+15°至负9°的俯仰角,仰角不足是这种炮塔的通病,由于自动装弹机和主炮的位置,他无法拥有太高的仰角。

T69的炮塔人员由炮手,装载机和车长组成。装填手坐在主炮的左边,炮手在右边。车长位于炮塔的右后方。T69配备了90毫米T178主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60mm的垂直均质钢装甲。不过最终美国陆军还是采用了M48坦克作为标准,而放弃了T69的研发。

除了中型坦克,在重型坦克上美国也曾经试图与苏联抗衡,尽管在二战中美国并没有在重型坦克上取得太大成功,主力坦克均为中型或者轻型,所以面临冷战中苏联的威胁,美国仍然希望有一款重型坦克来承担正面突击的角色。

苏联当时的重型坦克IS-3和IS-4该系列的共同点是,其正面的盔甲很坚固,倾斜且厚度为180mm,标配的是122mm的火炮,美国也希望其重型坦克具备更好的正面防护和火力。

该原型车为T43,起初其配备了90mm主炮,但由于威力太小,于是在1953年被换成了120mm的主炮,这就意味着其需要巨大的炮塔来装在主炮并承受120mm主炮的后坐力,在确定了主炮之后,其正式代号为M103重型坦克。

其车体前端最厚的装甲有130mm的倾斜装甲构成,等效在200mm以上,这一防护标准和苏联的重型坦克不分上下,同时他的炮塔也时整体铸造,强度非常高,炮塔和炮盾的防护等效也有200mm,56吨的重量也并不算很重,他的机动性也还凑合,公路速度时34km/h.我们在上面提到英国征服者坦克的时候,顺嘴说了一下M103,那个炮塔像个大茄子的坦克就是这位。

M103总共制造了300多台,但在服役期间并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战争,有几十辆坦克被运动到西德,随后M103陆陆续续被M60坦克所取代。

目前美国境内的M103除了在博物馆里就是在国民警卫队的仓库里,已经彻底退出了舞台,不过M103也是冷战期间的一次很成熟的尝试,民间有很多关于美苏坦克的争论,但由于缺乏具体数据而没有明确的结论。

随着苏联解体,信息化作战时代的到来,美国也要研发自己的3代坦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其实早在1980年代,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公司就向美国陆军提交了方案。

克莱斯勒公司制造的原型车

通用公司制造的原型车

美国陆军决定制造一批样车试试看,通用公司给出了更低的价格,但其样车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而美国陆军希望新型坦克为燃气涡轮发动机,于是命令通用公司放弃柴油发动机,转而提供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版本。而克莱斯勒公司提供的样车在装甲,以及成本上更加符合陆军的要求,于是陆军就采纳了克莱斯勒公司的样车,该样车命名为XM1,在1978年国防部就已经决定通过制造这种坦克的决定,克莱斯勒公司拿下了大单。

在第一批110辆坦克的移交仪式上,XM1被正式改名为艾布拉姆斯,以纪念美国陆军的“克雷顿·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Abrams)”将军,他为美国的装甲部队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艾布拉姆斯在后续的升级中还采用了以英国乔巴姆装甲为基础的组合装甲模块形式的多层被动装甲,这使得其车体正面的等效防护达到了820mm,炮塔的侧面装甲是一层铝制装甲板,一个空气层和3个19毫米铀陶瓷板,相当于大约500-600mm的等效防护。

艾布拉姆斯参与了世界上很多战争,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在海湾战争中艾布拉姆斯击毁了24辆T-72坦克,有4辆艾布拉姆斯被击毁或击伤,战后美军公布了总共有23辆艾布拉姆斯坦克被击毁,其中有9辆被彻底摧毁,由伊拉克方面摧毁的坦克只有4辆,另一项数据声称,在这9辆被摧毁的艾布拉姆斯中,由7辆死于友军火力,另外2辆是由于受伤失去行动力,被撤退的车组引爆。大部分艾布拉姆斯是由于侧后方遭到了反坦克火力的多次袭击,或是爆炸物摧毁了履带而丧失行动能力。

同时,燃气轮机对于沙漠作战的适应程度也饱受质疑,并且敌我识别系统也是艾布拉姆斯坦克所缺乏的。

在伊拉克战争中,艾布拉姆斯经过升级改造后,大幅强化了巷战和沙漠作战的能力,这要归功于新的坦克套件的应用。

这其中包括遥控武器站,热成像观测仪,坦克作战时所使用的特殊频率通信系统,侧方的反应装甲以及维修套件等,并且引擎增加了过滤器,可以将沙尘对引擎的伤害减少到最低,履带也装备上了沥青垫板,将原来的3200公里的使用上限提升到了8000公里。

艾布拉姆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要更加积极,在伊拉克总共部署了1135辆艾布拉姆斯坦克,其中至少有70%的坦克遭受过袭击,其中有80辆需要修理,在这其中又有17辆坦克被认为是彻底摧毁。根据零散的数据,截止到2006年,超过500辆艾布拉姆斯返回美国进行维修。

在伊拉克战场被摧毁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其原因可能是遭到了rpg火箭弹的袭击,从而引燃了车体最终导致爆炸,又或许是车组成员撤离之前将坦克焚烧了。

在坦克受到损害而无法继续作战之后,车组成员有权利将坦克焚毁以避免其落入敌手

但也有报告说,一辆艾布拉姆斯在承受了14-16次rpg-7火箭弹的袭击后,仍然继续行动并且对敌人开火还击。

在2014年的伊拉克北部武装冲突中,美制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也被投入到对库尔德人作战的使用中,截止到2018年,共损失了80辆艾布拉姆斯坦克,仅在摩苏尔战斗中就被库尔德人用ATGM反坦克导弹击毁了60辆,至今都没有人能够修理他们,同时至少有9辆艾布拉姆斯坦克被俘获,这也需要归结为伊拉克军队窒息般的战术,在没有空军,雷达甚至步兵的支援下就将坦克送往巷战,再好的装备也只能瞬间白给。

俄罗斯生产的“短号”ATGM反坦克导弹,可以由单兵携带,这种反坦克导弹被库尔德人用来对抗艾布拉姆斯坦克,伊拉克陆军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大多没有装备足够的反应装甲或是没有升级主动防御系统,所以仅凭车体装甲来防御导弹并不容易。

摩苏尔作战期间,伊拉克军队的艾布拉姆斯坦克被苏制rpg击中,履带被炸毁,但车组还试图行驶了(或失去控制依靠惯性)一小段,导致履带脱落在了公路上,坦克炮塔后方的维修套件没有被使用,炮塔顶端舱盖被打开,车组应该在坦克被击中后迅速撤离了。

截至目前,伊拉克陆军已经购买了俄罗斯的T-90s坦克用于替换现在半死不活的艾布拉姆斯坦克,而根据某些专家的说法,艾布拉姆斯仍然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坦克之一,其要优于俄罗斯的T-90坦克,无论是在数字化,火力和防护上,艾布拉姆斯都是最有经验的。

此前,美军已经宣布要陆续淘汰艾布拉姆斯坦克,作为80年代就登场的艾布拉姆斯,已经有将近40年的服役时间了,但其仍然在淘汰之前继续执行任务,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地面作战单位受到的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对于坦克来说,也许其作战功能会陆续被其他单位所取代,也许下一代坦克会随着更加先进的科技而重回战场的统治之巅,但确定的是世界各大军事力量仍然保有着数量庞大的现役坦克数量,和不断更新着坦克的研发,中国的99式,俄罗斯的T-14阿玛塔,美国的艾布拉姆斯,英国的挑战者2,德国的豹2,法国的勒克莱尔,都被人们看作是世界顶尖坦克,也同属第三代主战坦克,同时我们在很多游戏中也看到了人们对于坦克的设计。

《星际争霸2》的人族攻城坦克,拥有两种形态,支架展开之后可以使用280mm加农炮

收起支架后可以移动,但伤害较小,放下支架进入攻城模式之后不可移动但攻击距离变得更远,伤害也更强。但是一旦失去了保护,攻城模式下的坦克会轻易被包围并被击杀,所以玩家也要谨慎使用这一功能。

坦克在游戏中的体现并不仅限于《星际争霸》,《红色警戒》中也有对于坦克的设计,苏联阵营的天启坦克或者磁暴坦克都属于非常经典的代表,重甲重炮平推一切的天启坦克,和利用磁暴而杀伤瘫痪敌军单位的磁暴坦克都代表了人们对于坦克这一武器的热爱。

关于坦克的演化我们就先聊这么多,由于篇幅限制,很多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的坦克我们没能盘点到,本期作为坦克进化系列的收尾,大家的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还是衷心希望人类的科技点不要歪了,赶紧把高达整出来。


外观专利 蓝线腰带

THIN BLUE LINE

上一篇:小铃铛5

下一篇:5年制大专

锅炉资讯

锅炉资讯

锅炉学习

锅炉学习

锅炉视频

锅炉视频

锅炉百科

锅炉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