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一遇最冷冬天到来?南北供暖一刀切,竟是因为前苏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这几年的冬天似乎越来越冷。每年的冬天,都有很多媒体会用上“最冷冬天”这个形容词。不久前多个国家的气象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这几年的冬天似乎越来越冷。
每年的冬天,都有很多媒体会用上“最冷冬天”这个形容词。
不久前多个国家的气象部门发出预测,今年的北半球国家极大概率会迎来一个比以往更加寒冷的冬天。
事实上我们的地球确实将迎来罕见的小冰河期,特别是2021年还是罕见的“双拉尼娜年”。
由此出现了今年冬天会是60年一遇最冷冬天的说法,甚至以后的冬天会越来越冷。
现如今我国北方地区采取的是集中供暖,南方地区则没有暖气可用,面对越来越冷的冬天,南方的小伙伴不知何时能用上暖气。
我国为什么是南北供暖一刀切?为什么会跟当年的前苏联有关系?咱们一个一个说。
“双拉尼娜”年,最冷冬天?
前阵子疯长的蔬菜价格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甚至出现了离谱的“菜比肉贵”的情况。
以菠菜为例,最高的时候一斤涨到了15元,超过了一斤猪肉的价格。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则是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不断遭受大暴雨侵袭,比较典型的就是不久之前的郑州特大暴雨,当真是数十年一遇。
这样的极端天气也让北方多个重要的蔬菜基地大量减产,甚至有的地方颗粒无收,损失达到数亿元,这也直接反映在了菜价上。
今年的秋天出现连续强降雨,这就预示到了今年冬天,气温将极其寒冷。
但要说将出现60年一遇的最冷冬天,还要提到今年的“双拉尼娜年”。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拉尼娜现象,科学一点的说法就是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简单一点说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并且会出现非常极端罕见的暴雨天气,就像今年这样。
从1950年一直到今年3月,全球共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按照强度级别,分为弱、中等强度、强事件。
历史上仅出现过1次强拉尼娜事件,时间从1988年5月开始持续到次年5月,而那年我国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
最近一次比较严重的则是2007年10月出现的拉尼娜现象,直接造成了2008年年初的南方特大雪灾。
这场特大雪灾导致20个省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数米高的电线塔直接被积雪压倒,无数农作物直接冻死在地里。
就在去年我国才刚刚经历了一次拉尼娜现象,并且一直到今年3月份才结束。这才过了半年时间,今年10月就又出现了拉尼娜现象,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在一年的当中出现两次拉尼娜事件。
因此在去年各大媒体平台就声称“2020年是6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
可谁知道今年竟然又出现了拉尼娜事件,由此各大媒体的说法也变了,开始说“2021年将是6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
或许到了明年,大家会说“2022年将是6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
这不是在开玩笑,事实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冷,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很有可能我们的地球正在进入下一个小冰河期。
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期
冰河期是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
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每次可以达到几千万年,现在我们就处于第三次结束后的时间。
在第四次冰河期到来前,人类将遭遇多次小冰河期。
而“小冰河期”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毁灭大量动植物生命的冰河期还是要暖和。
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距离我们最近一次的小冰河期,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末年。
据史料所载,明末时期的气候异常极端,雨季出现了严重干旱,南方不再温暖,变得极其寒冷,终日飞雪。甚至连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都在11月初就全部冰封了。
于是在这样异常极端的气候变化之下,连年天灾不断,因为极端干旱的天气,造成常年颗粒无收,没饭吃的农民走投无路,这也间接导致了明末时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明朝灭亡。
可以说上一个小冰河期是明朝走向灭亡的众多原因之一,不过好在19世纪末期,上个小冰期结束,地球气候开始变暖,一直到今天。
在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科学家已经在推测下次小冰河期会在何时到来。
最近几年科学家对地球气候和太阳活动的观测一直在进行,可为什么要观测太阳?
因为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太阳活动的变化趋势与小冰河期有直接关系。
而太阳活动的趋势和太阳黑子相关,如果太阳黑子活跃度变低,太阳就会进入“冬眠”,也就是“极小期”
这个时候我们的地球所获得的光和热会剧烈下降,这就意味着下一个小冰河期要来了。
一个不好的消息就是最新一项研究显示未来太阳活动周期将发生异常,2020-2030年之间的太阳活动周期将彼此抵消,从而进入“太阳活动极小期”。
早在2012年2月,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2012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冷的冬天,似乎正在验证这个说法。
而我国的供暖则是南北一刀切,如今依然是北方过冬靠暖气,南方过冬靠一身正气。
话说这都已经马上2022年了,怎么南方城市连个暖气自由还实现不了?
有人说这都是因为前苏联。那么南方不供暖,跟前苏联究竟有什么关系?
都是前苏联的锅
在我们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正值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冷战时期,苏联需要当时的中国作为缓冲国。
于是在1953年,我国在苏联的指导下开始了一五计划,在这期间苏联开始了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
这一系列的援助项目曾帮助了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并且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而在这156个援助项目当中,就包括了供暖项目。当时我国北方主要参照了苏联的模式,开始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的体系。同时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也开始动工。
1958年北京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供热。
其实当时的热电厂主要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给居民建筑采暖负荷不多,有的也是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和集体宿舍,几乎很少给当时的城市居民供暖。
这是因为建国初期的经济水平落后,能源方面非常紧缺,之后也是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开始优先考虑给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供暖。
于是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苏联援助建设的热电厂大部分都在北方地区,而这也是现在北方地区集中供暖比较发达的原因之一。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商议如何划定南北地区集中供暖的界限。
目前主要流传着三个版本的故事,最主流的一个则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即为南北供暖分界线。
主要依据的是苏联气候计算方法: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只有每年的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才能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其实这个标准放在我国真的不太适用。这种界定方法的缺陷就在于,只考虑了温度,却没有考虑到湿度和风速等影响人们体感温度的因素。
如果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很大,每增加10%的湿度,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就会降低1℃。
而在另外两个版本的故事里,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别是黄河一线,以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中间区域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不过要知道在划定界限的时候,南北方的普通居民,其实都还没有真正享受到集中供暖的福利。
因为南北地区采暖真正开始两极分化,是从80年代开始的。
由于我国早期的工业水平和煤炭产量都相当有限,就算是在北京,从第一座热电厂开建到第二座热电厂供暖,之间也间隔了足足21年。
直到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北方地区才正式实施大范围集中供暖。
不过这只是历史原因,毕竟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至今南方还没有实施集中供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划算。
现实真相
别说给南方集中供暖不划算,其实给北方集中供暖也是全靠政府补贴。
要知道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集中供暖管网,这么庞大的建设,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支持,只靠商业投资发展,是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满足几亿人口的采暖需求。
不要光看那些热企巨头的市值几乎都是上百亿,实际上这些巨头每年的营收少得可怜,一旦政府不再补贴,倒闭都有可能发生。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南方朋友的心里会不平衡了,毕竟北方这又是援建又是补贴的,难道南方城市就不配拥有这些?
其实还真就不太行,要知道北方地区的采暖时间实在太长了,像哈尔滨的供暖时间就长达6个月,而上海每年也就需要采暖两个多月。
北方采暖时间这么长,这些热企尚且没有多少盈利,全靠政府补贴度日。要是把热企开到南方,一年只工作两三个月的时间,那亏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了。
除此之外,在南方城市建造集中供暖系统的成本也非常巨大。再加上因为建造供暖系统所产生的城市改造费用,还有需要搭建相应环保设施的费用,最起码也是上百亿巨额投入。
这一切的投入都是要讲究成本的,南方每年只用两三个月的供暖,想要收回成本,就要定下超高的采暖费用标准。
这样一来,南方地区还不如靠空调、电暖器和壁挂炉取暖来得划算。
除了不划算的原因,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条件限制了南方集中采暖,就是能源问题。
当初只给北方城市供暖,除了气候原因,就是因为能源紧缺,可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日趋严重。
要知道我国当前集中供暖所消耗的能源,其中约90%来自煤炭。
尽管现在的煤炭产量和建国初期相比,已经增长了114倍,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取暖面积不断增大,现在的煤炭产量依然供不应求。
甚至前阵子还出现了部分城市限电的措施,就是因为煤炭产量短缺,大家可以看看,现在煤价上涨有多厉害,据说煤老板最近一个个都在忙着数钞票。
我国如今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可是煤炭的进口量也是世界第一。这个时候要是把集中供暖的范围向南方扩大,煤炭资源的负担可就无法承受了,毕竟现在北方都不够用了。
而现在全世界都在重视环境问题,进一步扩大煤炭使用难度很大。
要知道在北方,雾霾天气和暖气几乎是一起来的,有所得就有所舍,这就是现实。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用天然气?
其实在2017年,我国就开始推动煤炭取暖向天然气取暖过渡。不过只实行了不到两年就被紧急叫停,因为天然气也不够用了。
也因此,在能源、环境、经济问题的多重压力之下,北方集中供暖尚且无人“雪中送炭”,南方就更没什么必要”锦上添花”了。
其实到了今天,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南方地区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分散性集中供暖,并且要比北方历史悠久的集中供暖更加节能、低碳、环保。
凛冬将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南方的朋友们都可以过上温暖又环保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