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氢能产业的难点和氢能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有的资方已在卷、有的资方在迷茫(干货还是要认真读的)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大范围上讲确实有道理。。。。不过,最近竟然有人开始推加氢站融资,这就让我有点儿挠头。。。用我蹩脚的大东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大范围上讲确实有道理。。。。
不过,最近竟然有人开始推加氢站融资,这就让我有点儿挠头。。。用我蹩脚的大东北话说:这不扯呢 吗?!
不是说以后没有,而是现在还太早,远远没到时候。加氢站、储运氢气、终端使用等等,还在政策引导落实层面,一大批央企刚带头布局整个氢能产业链,远远还没到像锂电池车、充电站这么普遍的时候。或者说,这个初始市场的高端层面还轮不到一般资方进去为新能源做贡献的时候。
(一)
加油站、充电站融资多了去了,早就是成熟市场了。氢能是最清洁能源,但是成为普遍使用形态,实话实说 还要需要很长时间,这个很长可能得五六年以后甚至10年以后。
就是因为中间的技术壁垒还太多,终端使用积极性推动也才刚开始。放在平时用车拉煤、水、甚至天然气,都轻轻松松,但是氢气利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因为它自身的特性变得复杂百倍。
氢原子H只有1个质子,是宇宙中质量最小的元素,也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同时也是最小的原子。
基本特性 | 影响 | 注 |
---|---|---|
高穿透性 | 未特殊处理过的任何物质,原理上氢原子都能穿过去,包括生物细胞 | 所以钢铁、石头啥的长时间接触氢气,也会脆化变成粉。 |
分子间拮抗作用强 | 难以像其他气体那样容易压缩或者液化 | 导致不易存储运输 |
易爆炸 | 体积分数在4%-75.6% 与氧气接触,遇火即燃 | 易爆炸,燃点高,氧气较浓时达2000℃以上,铁锅也烧化了 |
就是氢气的这些物理化学特性,利用起来看似简单,却无比艰难。
要不然北京上海发布的氢能产业5年初步规划,也不会在燃料电池车辆只是1万辆的推广预期。相比北京、上海这种超大城市,注册车辆(不含外地牌照)都是近400、500万辆以上级别的,五年推广1万辆燃料电池车,可谓真心不多。
究其原因,说白了就是初始阶段,终端倒逼产业链、产业链技术革新推动终端利用。
拿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天然气对比下,看看简单数据就知道这个氢能有多难弄了。
家里用的煤气罐压力是氢储罐压力的1/30到1/100。。。煤气罐跟氢储罐比 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看得出来,结合氢气的基本特性,氢的液态温度要比天然气低了将近100℃,而液氮才不到-200℃;而高压储存的时候对罐体的材料抗压和穿透能力都是巨大挑战,现在国内普遍用的都是35MPa以下的储罐。
用管道运输的话,氢气需特殊处理的管材,现在煤气管道直接输氢气的话 极易泄露爆炸。
所以氢的储存和运输都需要耗费巨多电能、技术革新、材料革新,要不然根本无法在安全、普遍的使用。
没有长时间的深耕研究,并且需要产业链和金融的带动,才能够更快速的革新技术。
但是,困难归困难,不代表现在没得做。
(二)
现在已经有许多板块成为投融资资金大规模落脚点。只是太高层面不太适合小规模成本稍高的资金。
制氢领域 本身这块就集中在各个化工企业,国家氢气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绝大多数来源于煤化工和其他化工附属产品。说不定中国石化以后就叫做“中国氢能”、“中国第一氢能”。
电解氢即绿氢也是是大势所趋,光伏、风能板块的成本大幅降低自然带动电解氢的产业升级。之前有报道说中船重工718所、 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东莞的淳华氢能、普顿(北京)制氢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浙江高成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温州高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及科研单位涉足PEM(前文提过的质子交换膜)纯水制氢设备的研发与制造。赛克赛斯、淳华氢能等已经在纯水制氢设备领域研发多年。
而国际上纯水制氢设备的商业化进程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启。英国ITMPower、德国西门子、美国水吉能、普顿,还有日本几乎囊括了世界范围内的PEM电解制氢设备市场。
中重型运输工具领域 这块从北京、上海发布的氢能产业5年规划就看的出 绝对是重中之重,央企大国企还有大的民营企业带头布局。央企、大国企金融机构,还有在各自行业深耕多年的大型机械租赁公司,在这块是饿不着的,有的是广泛的市场和着力点。不论是城市公交车、市政车辆、重型卡车,还是船舶、物流企业车辆,资金的着落点很多,单单一个物流行业,就足够让众多的类金融机构卷起来。
储存运输领域 这块是氢能利用的最重要的中间环节,这块是涉及企业最多,也是技术攻关最密集的环节。不论是高压气态,还是低温液态,或者是固态存储,有机液态等等,涉及到的储罐、运输设备、特种电机设备、液化设备、氢站解压设备等等,各方面都需要专业的对口设备提供商,而且是需要升级改造的设备。
车用高压储氢罐,国内代表的就有京城股份(600860)、沈阳斯林达安科、中材科技(002080)、北京科泰克等;
高压氢气运输设备,有中集安瑞科(http://03899.HK)、双瑞特装、中石化、舜华新能源、伯肯节能(833077)等,还有浙江大学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
固态存储氢气,有北京浩运金能、厦门钨业(600549)、北京有研总院,上海镁源动力、苏州镁格氢动等等。还有最近在讲研发固态储氢故事的厚普股份。
燃料电池、终端利用板块 试点城市普通燃料电池乘用车也会在近几年开始推广,虽说北京上海推广目标都是1万辆,但是个人觉得应该远远不止1万辆。随着技术的成熟,到后面会越来越多,成倍增加,毕竟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在公里数上轻松超过500公里的 。而且,现在多数企业制造的燃料电池专门为中重型汽车服务,性能肯定够优秀。
随着加氢站的推广,自然而然燃料电池终端产品的使用就会扩大。各种氢燃料电池企业,我在前面文章讲过很多干货,提过的亿华通(688339)、捷氢科技(上汽下属单位),重塑集团等等都是佼佼者,有的上市有的没上市,还有最近股票上大火的雄韬股份(002733)、大洋电机、美锦能源之类的。
许多资方已经在上面的版块里头内卷了,但是还有很多的价高规模小的资方在择机进场,也还有很多在迷茫着。
还好这块市场够大,寻寻觅觅,只要想做总能找到机会。
”碳中和碳达峰——》光伏风能发电成本大幅降低——》推动电解制氢产业——》终端利用清洁能源——》碳达峰碳中和。“
这个循环中间,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业务机会的。对咱们金融人来说,结合自己的资金成本,寻找能做的细分领域,足矣。
万事开头难,既然有了利用氢气的终端,那么氢气的清洁制造、运输、储存、利用等等产业上的技术必然受到市场刺激,加大加快脚步。之前制造压力容器的都是锅炉厂和石化之类,但是现在高精尖民企也多,机会更多,革新产业适用于氢气储存。能解决大规模储运,普及使用就有了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