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300亿
前些天康美药业发布公告,300亿货币资金直接消失。比獐子岛的扇贝跑路还要离奇。看到这个,我只想说:不过吧这事早有征兆,网上一直都有
前些天康美药业发布公告,300亿货币资金直接消失。比獐子岛的扇贝跑路还要离奇。


看到这个,我只想说:

不过吧这事早有征兆,网上一直都有人质疑,主要就是“存贷双高”问题。
“存贷双高”是财务黑话,意思是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同时很高。
通俗讲,就是明明有很多现金,还到处借钱(要利息的),相当于白花花的银子送人。
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理性的机构更不会。所以,“存贷双高”一定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否则就很有问题。
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双高”还算合理:
1、资金使用限制。有钱不让你花,就没法还债。一般都会在财报里披露。
2、控参股子公司很多。比如中国宝安(000009),控参股了100多家公司,横跨各种行业。有的子公司现金多,有的子公司借钱多,合并报表就会“存贷双高”。
3、行业特殊性。比如供应链管理公司普通路(002769),对资金需求极大,很容易就“双高”了。
4、不可言说的一些特殊情况。
如果一家公司出现“双高”,又没有合理解释,就可能有问题。
比如康美药业,2018年三季报中:
货币资金377.9亿

短期借款124.5亿 + 应付债券 147.7 亿 = 272.2 亿元


拿着300亿现金,还欠200亿不还?!官方又没给合理解释。
(这些钱怕不是假的吧?)
最后实在撑不住,干脆直接消失了,转为存货和在建工程。
(果然是假的!)
事后分析毫无意义。生活总得继续,同一个坑总不能踩两次。
探长想看看到底还有哪些公司是“双高”的?
于是拿最新的2019一季报,对所有A股公司做了统计,找出了“双高”的公司。
统计方式很简单,计算两个比例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
- 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例
其中,有息负责 = 短期借款+应付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只要两个比例都超过一定阈值,就算“双高”嫌疑了。严格一点,我们将阈值设为0.2。
3000多家公司,“双高”有140多家,还有已经爆雷的,比如ST康得新。

全部名单不敢贴出来。
感兴趣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华尔街探长‘’,回复‘’双高‘’获取相关数据。
再强调一次,“双高”不一定就有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能帮你到这儿。
— The end —

华尔街探长,用数据挖掘真相